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积极响应号召,与市扶贫中心、市光彩会联合,组织民营企业开展“百企百村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行动,初步形成了协作结对、产业帮扶、易地扶贫、金融互惠等多种企业扶贫模式,掀起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作战攻坚深度贫困的热潮。
县际结对 协同作战
习总书记视察山西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吕梁老区的脱贫攻坚。市委、市政府号召我市文水、汾阳、孝义等非贫困县的企业,跨县结对帮扶贫困县。孝义市20户企业结对帮扶临县13个乡镇140个贫困村;汾阳市8户企业结对帮扶石楼县8个贫困村,在石楼建立了1万亩绿色谷子和1万亩酿酒高粱生产基地;文水县11户企业在岚县实施“年存栏3600头种猪场建设扶贫项目”、建设肉羊屠宰加工基地,吸纳贫困户就业,带动养殖户增收。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积极争取梁俊明、马累平等15位担任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副会长的企业家,结对帮扶我市10个贫困县,争取12家省级异地商会结对帮扶中阳县12个贫困村;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迎老乡、邀客商、兴吕梁”活动任务,动员梁艳明、张伟等8户在外吕梁籍企业家回乡创业创新助力家乡脱贫攻坚。
通过组织县际结对帮扶,号召在外吕梁籍、山西籍企业家带资金、带项目回乡创业创新,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在发展产业中,推动吕梁经济创新转型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产业扶贫 激发活力
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响应号召,在企业所在地和结对帮扶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开展产业扶贫,实现互利共赢。目前,全市有166个企业在188个贫困村实施215个项目,投入资金3.08亿元,帮助37041贫困人口脱贫。
产业扶贫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产业为杠杆,将企业发展和贫困区域发展相结合,为贫困地区根植发展基因,构建阻断贫困发展防火墙,激发出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转型发展不竭的内生动力。
易地搬迁 拔掉穷根
坚决啃下易地扶贫搬迁“硬骨头”是吕梁攻坚深度贫困堡垒、实现脱贫攻坚连战连胜的关键所在。市委、市政府把异地扶贫搬迁作为头号工程密集部署,全市目前已经开工建设87个安置点,竣工66个。民营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易地扶贫搬迁的集中区域,建设劳动密集型项目,解决搬迁村民的就业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在攻坚深度贫困的征程中,每个县市都有许多民营企业勇挑重担、主动作为,确保了全市所有项目顺利开工、按期入住,确保贫困户“搬穷窝、换旧业、稳得住、能致富。”
金融扶贫 助农增收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离不开金融支持。为了将项目和资金对接起来,市县两级政府积极支持贫困村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或者由企业担保贫困户贷款,带资入企统筹发展脱贫增收产业。2017年全市发放金融扶贫小额贷款16.7亿元,3.3万户贫困户在金融扶贫中受益。贫困户的金融扶贫资金与企业的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了扶贫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放大了扶贫资金的效益,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工作新机制。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全市共有338户民营企业参与其中,结对帮扶414个贫困村69201人,实施帮扶项目544个,占全市贫困村总数的30.8%,占全市贫困人口的14.4%。2016年以来,我市民营企业参与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探索出了吕梁民营企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吕梁模式。在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系统中一直名列全省第一。
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将在市委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领带动广大民营企业家弘扬吕梁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公式力同心、尽锐出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非公经济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