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阳县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土面积1441.4平方公里,辖5镇2乡100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8万人。平均海拔1473.4米,年平均气温8℃、降水量500毫米、无霜期143天。全县森林覆盖率56.6%,是省政府命名的“林业生态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省、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坚持问题导向,以“绣花”功夫和超常举措,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较好成效。目前,贫困村由2014年的37个减少到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由7969户20918人减少到354户714人,贫困发生率由20.5%降到0.7%,顺利通过省级评估核查,6月上旬接受了国家专项评估检查。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7.1亿元,同比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5亿元,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同比增长3.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6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亿元,同比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60元,同比增长6.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23元,同比增长8.3%。
中阳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春秋属晋,战国设邑,西汉置县,至今已历2200余年。中阳剪纸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文化部命名的“剪纸艺术之乡”。
中阳是革命老区。1936年成立的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是山西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红军东征后打的第一个胜仗“关上歼灭战”就发生在县内车鸣峪乡关上村。
中阳是资源富区。有甘草、茯苓、党参等300多种中草药材和国家一类、二类保护动物褐马鸡、金钱豹等上百种野生动物,其中柏籽羊久负盛名,属“三晋百宝”之一;有煤、铁、铝钒土、石英等2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煤以储量大、品质优、埋藏浅而著称,探明储量49亿吨。
中阳是发展新区。实施“大生态大发展大民生”战略,工业板块,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煤炭优质产能、先进产能,产量740万吨。中钢公司铁、钢、材产量稳定在300万吨左右,在研发优质钢、特种钢的基础上,逐步建成吕梁乃至全省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基地。积极发展新能源,在建的有华润20万千瓦风电、北京东旭4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等项目。农业板块,围绕10万农民人均3头生猪、2亩核桃、1只肉羊的“321”目标,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为农民长期稳定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三产板块,加快物流园区、剪纸产业园、柏洼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以东山过境公路、采煤深陷区治理、棚户改造为重点的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将有效改善城乡群众生产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