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县域·岚县

吴家沟村开启产业扶贫新模式

本报讯 7月盛夏,骄阳似火。在岚县大蛇头乡却能感受到一番丝丝凉意,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土地肥沃,远远望去,田地上连片的土豆苗长势喜人,农户们正在松软的地里拔草锄苗。

望着整片的农田和农忙的农民,吴家沟第一书记梁永峰非常高兴,他告诉笔者,以前吴家沟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全村有237户,860人,精准扶贫评定出贫困户147户,521人,贫困发生率占到总人口的60%。自然环境恶劣,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全村有耕地面积3727亩,主要种植马铃薯、红芸豆、玉米等农作物,村民饲养大牲畜以牛、羊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马铃薯种植,牛、羊养殖和外出务工,因病、因学、因婚、缺技术、缺资金、生产发展落后成为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

如何才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实现早日脱贫呢?吴家沟村党支部提出了“发展马铃薯种薯种植产业、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的脱贫思路,确定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马铃薯产业扶贫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产业扶贫道路。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吴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牛兴堂依托岚县福众薯业专业合作社为带动主体,奏响富民“四部曲”: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党支部引领,吸收贫困户参与,整合土地资源,发展社员 128 户,其中贫困户 80 户,约带动570余人。先后投资各类农机12余台,修建薯窖14眼,防蚜网棚12个(繁殖微型薯),建成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 2000 余亩,种植品种主要有原原种、原种、有机薯、绿色薯。标准化服务全覆盖。合作社为入社成员提供“六统一”服务:统一为社员选购适宜的优良品种、统一发放化肥、统一种植管理、统一收割、统一价格回收,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技术,提升产品质量。订单保底收购。合作社在保底收购价的基础上,按照每斤高于市场价 20%的价格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合同,为他们提供免费薯窖,2017 年合作社共回收马铃薯 800 吨,贫困户人均增收 2500 余元。开拓销售市场。马铃薯产品在满足了本县的薯种需求外,还远销离石、太原、大同、长治、晋中等地,为全乡马铃薯产业种植销售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全乡发展马铃薯种薯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吴家沟村已实现了整村脱贫,下一步,为巩固脱贫成效,吴家沟村继续以马铃薯种植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以产业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以合作社为平台,全力发展 “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马铃薯产业扶贫新模式,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梁海珍 闫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