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燕华
近年来,离石区自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围绕“教育矫正、监管管理、帮困扶助”的工作思路,推出以“工作推进制度化、队伍建设专业化、业务建设创新化”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矫正“三化”建设,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工作模式,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每年接收和解矫达400余人,有力地推动了离石区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深入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矫正效果、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社区矫正规范化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各项规章制度,是该局创新社区矫正规范化、法治化管理机制的关键。在管理形式上,一是机制建设合理科学。实行局、所工作人员的上下浮动。对新入矫人员,集中在矫正中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强化学习和培训,牢记条例、严格制度、确立了规矩意识;二是档案管理规范标准。以档案建设为抓手,着力在统一性、完整性、规范性上下功夫。统一了文书标准,规范建立、保管、保存程序,对每个服刑人员做到痕迹化管理,一人一档、一事一记;三是制度监管严格精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将制度上墙,量化考核,各司法所配备了人脸识别和指纹签到机,严格监管,尤其对请假外出的人员,实行日报告和局报备的方式。同时对重点人员配备了电子监管手环,减少了日常管理中的监管漏洞。四是矫正中心建设标准。建成标准高、功能全的社区矫正中心,设有宣告室、训诫室、安置帮教室、档案室、视频学习室、电子监管室、信息采集室、心理矫正室等功能区,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得到省司法厅肯定和市司法局的通报表扬。
在矫正教育形式上贴近实际,丰富内容,注重效果,以学习教育和人文感化为主,一是组织律师和心理咨询师进行现场授课,录制教学视频,围绕《社区矫正条例实施办法》《学法守法用法》《安心服刑、阳光生活》等内容,开展法治宣传和警示教育。二是建立了由司法行政系统主导,社会心理咨询师参与的心理矫正队伍。对每个矫正人员都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障碍疏导。
加强队伍建设,创新社区矫正严格化管理措施。离石区以强化公益服务为目标,进一步壮大普法志愿法治宣传队伍,在社区矫正人员服务管理上,融合社区矫正和法治宣传行政职能,实行“1+1>2”模式,成立了以社区矫正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为主的“阳光普法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在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中,以身说法,以案释法,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普法、懂法、守法意识。特别是在全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过程中,阳光普法志愿者张贴通告、标语,散发传单,走村串巷进行宣传,发放扫黑除恶宣传单6万份,张贴《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通告》1.5万份,悬挂宣传标语120余条,让普法宣传接地气,法治教育有人气,实现了社区矫正人员从违法犯罪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转变,最终成为法治宣传的志愿者,教育自己,服务社会。同时,离石区积极开展社会创新模式,成立了以社区矫正人员为主的“阳光公益服务队”,定期组织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与吕梁泰化集团合作,在离石森林公园建成社区矫正人员“阳光造林基地”,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加公益植树劳动。
加强业务建设,创新社区矫正实效化管理模式。离石区以人文关怀感化为目标,彰显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关爱,开展创新社区矫正人员的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扶教育。在民政部门的支持下、为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开通最低生活保障绿色通道,对特殊苦难的矫正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每年春节给予特殊救助,截至目前,共给生活最困难的社区矫正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发放教助金51300元。与人社部门进行沟通,为社区矫正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开展劳动技能培训,让有需求的社区矫正人员和刑满释教人员能学到一技之长,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使矫正人员沐浴在大墙外的“温暖阳光”下,鼓足勇气,振作精神,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有的社区矫正人员还用实际行动答谢回报社会。
新时代新气象,新起点新作为。离石区司法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省委、市委法治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法治离石”建设的总体目标,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依法行政,将不断开创司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