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计划开展以来,各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乡村干部和农民单纯追逐眼前利益,盲目举债搞建设,违背了三农建设的初衷和本意。部分地区的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随意向农民伸手搞摊派,致使农民负担加重,出现反弹,影响到农村正常的生产生活。
比如,在乡村道路“村村通”工程建设中,一些交通不便的村社也启动了村道水泥化工程,由乡镇和村委筹资整修道路,硬化美化水泥路面。然而,由于在这样的地区,整修道路造价很高,成本花费很大,群众集资无力完成的情况下,不得不想方设法,四处求告,导致许多村旧债未还,又欠新债,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负担。
农民负担反弹的重要原因来自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绩冲动”。不论是集资修公路,还是建新房,贪新求洋不可取,必须从实际出发,有多大力量办多大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重心放在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等方面,逐步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力度。
要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制定中考虑农民的“配套资金”的承受能力。要从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优先解决直接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村内道路、排水、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集中力量搞好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整治。
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加重农民负担。要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和保护农村生产环境,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真正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加大政府的统筹力度,加强各项涉农资金的整合,真正落实好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造成新的农村问题。要注重地域特点,一村一策,尊重客观规律和农民群众的意愿,确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建设项目和发展目标,培育持续增收致富的长效产业,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综合规划及长远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