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兴县

兴皖药业:中药材种植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讯 乘车由兴县县城去往蔡家崖,一条宽敞的新区大道贯连上下东西;路边清晰可见一两层小楼顶竖立着“兴皖药业”四字白底红字牌,乍一想定是捷足先登的又一家药店门市了!一日,县委宣传部贺根平部长停车带我走进这家小楼,闲谈中、不经意间让我领略到这方小屋竟与这几年兴县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紧紧相关,也在不经意间让我对这“兴皖药业”四个正方大字刮目相看——

老板姓杨,名杨守亮,是一位有过火热五年军龄的复转军人,至今举手投足持重、干练,依现我人民解放军不俗风采。老板地道安徽亳州人;百度亳州,那是一个安徽省辖地级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畜产品、商品用材林和蔬菜生产基地,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的1/10左右,近年中药材种植已达400多个品种,总种植面积52.28千公顷。是受此影响吧,杨先生自小血管里就流淌着亳州人善好药材种植的浓浓血脉。军人报国、贤孝报恩,如今如何在国家建设中再迈一个军转干的铿锵脚步,为脱贫攻坚、为全面小康献上智慧力量,杨先生首选首择了它……

2015年初秋季节,杨守亮来到革命老区兴县看望战友,目睹这里极其广袤的土地,感受这里与自己老家有着一样四季分明的气候,心一亮、志使然,立马决定把自己“种植”于此,一个远距安徽千百里的异域他乡;决定在这里挥汗,决定在这里全面发动群众开荒种药、帮助他们收获别样的田野果实。

——说了算、定了干,循着心中“公司+协会+合作社”的蓝图大棋,“兴皖药业”依法成立,不要甲、不要乙,吸纳的全部是复转、复退军人,他说一为国家安置分忧,二为军人行为规范、行动迅速、执行力强;由此在全县乡镇农村推开他的宏图大愿!然而,起步的路子好不平坦,祖祖辈辈种庄稼的地里去改种药材,谁信、谁敢?说什么“种子免费、成果包收”,是不是一种更深的“套路”?群众不接受,干部缩手缩脚:长不出怎么办?长成了卖不出又怎么办?任凭杨守亮进东门、入西户,说一千道一万,就是没一人敢接揽;他不禁慨叹:药材种植出苗难,这认识问题的解决堪比出苗难上加难!

失意之至,破局之时。关键时刻千思百虑寻找脱贫致富新路的贺家会乡党委刘欣渭书记赐与他机会:“农民不种,干部带头种!”2016年,杨守亮在兴县的第一块“试验田”出苗了;贺家会老百姓奔走相告,杨先生拳头一攥:有一处的成功,就有全盘之希望!

在政策引领、兴县各级党政支持下,“兴皖药业”在全县各地组织成立“中药材种植协会”,组建由贫困户参加的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全面推开贺家会乡经验,短短两三年把这项新型种植业再推东会、魏家滩、瓦塘、蔚汾镇、蔡家崖等农村乡镇。其间,为了确保每一村、每一地成功不闪失,杨先生和他的团队一律军事化、半军事化管理,早上六点出发、晚上黑的看不见收工,中午吃住全在地里;在管好、种好自己基地的同时,因时、因地为老百姓选择适合品种,教授种植要领;他本人更是身先士卒,戴顶草帽在田间给种植户讲技术、解难题、实地指导,大红六月从来没顾得上歇个晌午,老百姓由此送他一句大褒奖:“你们安徽人真吃苦!”不完全统计,到6月,以“兴皖药业”为牵头,全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已达23000亩,黄芪、苦参、柴胡、射干、板蓝根、蒲公英、白芍、牡丹,全面荟萃、长势良好,吸纳贫困户3800户;正常测算,平均每亩收入届时将达8000至10000元,切实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开启一扇新亮窗!

杨守亮做法传播吕梁山,传到晋中、太原。3月24日,阳曲县组织干部群众到兴县贺家会乡实地观摩中药材种植;杨守亮现场解读,吸引他们当场邀请杨先生尽快到他们那里种药兴业……

针对兴县实际,杨老板如今的想法已“更上一层楼”;他不仅要通过种植、收购、加工,让中药材成为兴县农村老百姓大赚其财的“钱包子”“财袋子”,还要使成长中一株株绚烂多姿的中药材成为一簇簇美丽绝佳的观赏品,像婺源油菜花装点江西山乡田野一样,为兴县旅游业大壮景色,以更广视角、更高境界、更宽领域助力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我为杨先生衷心点赞,为我们的脱贫攻坚、为兴县美好明天深情祝福! (张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