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梁瑜)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作为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群体, 留守妇女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努力在维护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权益,做好管理服务方面作出有益尝试。
强化宣传,提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维权意识。围绕“六五”普法规划,全市各级妇联利用“三八”维权周、“6·26”禁毒日等有利时机,联合司法、公安等部门的干警进农村、进厂矿、进学校,针对留守妇女普遍关心的农村出嫁女土地确权、劳动权益保障等问题,通过举办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散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等各种途径,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深入开展与妇女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普法宣传活动。市妇联维权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走进各地“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权益保护、心理咨询,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强化服务,改善留守妇女儿童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争取40.8万元在全市建立“留守儿童之家”25个,争取留守妇女关爱基金12万元,成立农村示范点30个,留守妇女互助小组970个,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习较差、性格有缺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缺少应有的互动等问题,最大程度地丰富留守妇女、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有能力创业,但苦于没有资金、场地的农村留守妇女,联合市财政局、市人社局、中国人民银行吕梁分行等部门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全市各级妇联共为1007人提供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共发放贷款金额4498万元。此外,通过启动“吕梁妇女手工艺大赛精品展”,发现和培育了一批民间妇女手工艺技术骨干,邀请她们举办手工艺技能培训班,为学员免费传授刺绣、编织等技术,鼓励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居家创业,灵活就业;启动“家庭教育大篷车巡回公益讲座”,邀请全省各行业百名专家组成的讲师团,深入我市留守儿童集中的寄宿制学校、幼儿园,围绕“家长素质与家长教育能力提升”、“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儿童的家鼓育特点及教育方法”等专题,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鲜活生动的教育案例、深入浅出的故事叙述,面对面地为留守儿童监护人传播最新的家庭教育理念。
强化帮扶,营造全社会关注留守妇女儿童的良好氛围。以“城乡牵手帮扶”活动为依托,在广大妇女特别是市直各单位、各级巾帼文明岗、巾帼示范村中广泛招募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全市共招募爱心妈妈1024位,并坚持做到了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一对一、手拉手、心连心,目标到责任到人、爱心到人;实施特困妇女儿童救助基金项目。对于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难以度日的妇女儿童,因家庭遭遇灾害导致生活难以为继的特困妇女,患大病、重病,没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妇女,家有残疾或长期患病的直系亲属,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特困妇女,因生活夏困难导致子女面临辍学的特困妇女及其他特殊情形,确需救助的特困妇女,经本人申请,市县妇联审核通过,以家庭为单位,以3000元/例救助金的统一标准,落实特困救助;集中开展“百村千乡关爱母亲健康行动”,争取全国妇联妇女发展基金会总价值200余万元的“母亲健康快车”14辆,组织妇科专家深入基层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