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县域·汾阳

汾州景区:马跑神泉

美丽汾阳,钟灵毓秀,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数不胜数。峪道河便是汾阳风景最美地之一。一条清澈的泉水从神头的泉眼流出,滋润着汾阳这片土地,至今此处泉水仍为汾阳市区主要供水源头。本期微汾阳,小微就带您去探寻这脉泉水的源头——“马跑神泉”。

山西汾阳城外的峪道河,是吕梁山麓风景最秀美的地方。峪道河的源头“马跑神泉”就位于汾阳城西北三十里的白虎岭下。

神泉的传说

相传在宋太宗年间,有位叫贺鲁的将军,率军镇守着汾州境内的白虎岭、黄栌岭、将军岭、薛公岭一线的险关要隘,以防西部戎敌的侵犯。他骑马跨刀、镇守边关,有万夫不挡之勇。

这年盛夏,贺鲁将军得报说有一支千人的戎敌,将从白虎岭下葫芦峪峡谷偷袭而来,图谋到平川地带大掠财宝,贺鲁将军决定在葫芦峪外设伏,待戎敌出峡谷后,断其退路,歼灭敌人。

贺鲁将军率数千人从黎明时进入埋伏地点,直到中午,也不见敌人的踪影,军士们虽都带着干粮,但这里缺水,附近也没有村庄,加之毒花花的太阳晒在头顶,一个个嘴干舌燥,焦渴难奈,贺鲁将军也急得团团转。此时,探马飞速报来军情,说戎敌已出了峡门。

贺鲁将军飞身上马,将大刀一挥,随着一声号角长鸣,他在坐骑的屁股上狠拍一掌,率先向峡口冲去。忽然,一个马失前蹄,贺鲁将军差点被闪下马来。此时,战马的两条前腿深深陷入一片泥淖之中,怎么也拔不出来。

情急之中,贺鲁将军将大刀的刀头撑地,两条腿猛地一夹马肚子,只听得战马一声石破天惊的长嘶,浑身猛一激灵,两条前腿竟在贺鲁将军的暴喝声中拔地而出,一股泉水喷溅而出,三军得此甘露,饮后士气大振,一举歼灭来犯的西部戎狄,此战大获全胜。此泉因马刨而得,故命名为“马刨神泉”,后称“马跑神泉”。

马跑神泉不仅有着美妙的历史传说,而且因其甘洌,与“雨渍仙碑”、“文湖渔唱”、“彪岭樵歌”、“烟笼贤阁”、“鹤鸣古洞”、“卜山书院”、“汾水行宫”等合称古汾州八景,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在《汾州西河县永泽庙》记载了一首古诗:

清泉初见细娟娟,只是寻常不底泉。

流出短墙才一尺,便惊雪浪撼山前。

神泉传有马蹄迹,骑马空山觅旧源。

收尽江南好风景,一鞭红雨十三村。

美丽的神泉水

神泉水为奥陶纪岩溶水,每秒流量0.35立方米左右。据专家考证,神泉水水质优良、纯净、清凉甘爽,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是天然的矿泉水。《汾州西河县永泽庙》记载:“其泉清洌,有若晋水,号为第二泉,为邑名胜。”

马跑神泉还负担着泉源下游3个乡镇42个行政村的人畜吃水、田间灌溉的任务,同时也是市区居民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它是汾阳的母亲河。

马跑神泉的历史渊源

关于“马跑神泉”的史书记载,最早为战国初期的周贞定王十四年(公元前455年), 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据清康熙《汾州府志》载:“智伯瑶攻赵襄子,襄子奔保晋阳。原过后至,遇三人于王泽,自带以下不见,持竹书与原过,曰:“为我遗无恤”。原过受之以告襄子,襄子斋三日,剖竹有朱书曰:‘余霍山山阳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将使汝友灭智氏,汝亦祠我于百邑。’襄子拜受三神之命,遂灭智氏。祠三神于百邑,使原过主之。世谓其处为观阜也。今马跑泉上有原公祠。”

这段话记述了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前夕的一段故事。大体内容为晋国最霸道的世卿智伯,胁迫韩康子、魏恒子进攻赵襄子的老窝晋阳城,形势岌岌可危。赵襄子的臣子原过在从晋南赴晋阳途中,遇到三位神人,并托他代转竹书给赵襄子(无恤),竹书上有破敌之策。特别提出在将来三家分晋后,要求赵襄子住赵国屈地的一个城邑之地,建一百座三神祠。

汾阳属地的三神祠便建立在山清水秀的“马跑神泉”侧面。由于原过主持了建百祠之事,他死后赵国又为他在其地建一原公神祠。因此, “马跑神泉”又称“原公水”,“马跑神泉”的发源地称为“神头”。

当地群众为祈祷泉水永注,在水源神头建庙酬谢神恩。庙堂宏伟壮丽、幽致雅观,内有贺鲁将军祠和水母娘娘殿,殿宇精雕细刻,神像栩栩如生,建有神泉水亭,亭内井口大块板石上有马蹄印记,神泉泉水穿洞入池景色,尤为别致。可惜这块风景宝地,在1942年日寇搜山返城路过神头,枪杀八名道士后,被毁为废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间,“神头”水源处建成一系列保护设施。泉水出口处修建仿古阁楼一座,内祀水母娘娘,小亭里筑有井,人在井口俯身侧耳,便可听到潺潺水声自远方幽然而至。此外还有大型蓄水池、围墙等设施。“马跑神泉”在新世纪的阳光下滔滔不绝,奔涌而出,惠泽千秋,造福后人。

“马跑神泉”如今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以来,在汾阳市政府和水利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已发展、建成集道教与旅游为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和宗教活动场所。

如今的神头,依然秀丽妖娆;如今的神泉,依然清纯凛冽。那一池泉水静如处子,流过了相思桥,方才湍湍可闻,一泻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