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精准脱贫

扶贫战场上的“老黄牛”

——记交城县夏家营镇贺家寨村第一书记武爱青

□ 本报记者 刘少伟

2015年,55岁的武爱青从交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来到夏家营镇贺家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7年任驻村专干。三年来,武爱青勇于担当,认真履职,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脱贫攻坚、党支部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为贺家寨村贫困户稳定脱贫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坚定不移抓党建 带队伍先强班子

贺家寨村全村375户、1123人,耕地1507亩,有党员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贫困人口86人。由于党支部相对软弱涣散,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加上村经济结构单一、无集体收入,村民思想保守、发展思路不清等问题,贺家寨当时是出了名的“软弱涣散后进村”。

针对该村存在的实际情况,武爱青上任后及时向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进行了如实反映,听取了县、镇两级领导的意见,确立了以脱贫攻坚为统领,抓党支部班子建设,抓党员教育培训,抓产业发展,抓政策落实,促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工作思路。他从第一书记经费中拿出部分资金,购买了桌子10余张、椅子30余把、文件柜2个,改善了党员活动室条件,使全村党员真正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他经过与村“两委”成员多次开会研究,起草、修改、完善、制定了《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工作方案》《党支部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认真组织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维护核心见诸行动和“主题党日”活动,并以此为契机,规范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同时,按照上级要求,亲手收集整理了28位党员的相关信息,录入上报镇党委,保证了党员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主动与村“两委”主干谈心谈话,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效缓和了“两委”矛盾,增进了“两委”主干的团结协作。

2018年初,在武爱青的不懈努力下,贺家寨村成功摘掉了村党支部软弱涣散村的帽子,并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村两委选举任务。

精准识别精施策 标本兼治保脱贫

没有精准识别,就没有精准脱贫。来到贺家寨村,武爱青与县驻村工作队、镇包村干部迅速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他们的经济收入、住房、医疗、子女上学、就业等情况,主动征求村中老干部、老党员对脱贫攻坚、村党支部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认真地记在了民情日记上,在此基础上,武爱青和县驻村工作队、镇包村干部一起精准识别出贫困户36户80人。其中五保户11户、低保户16户32人、一般贫困户9户17人。因病因残致贫占69%,因学致贫占8%,因丧失劳动能力占23%。围绕这一情况,武爱青与村“两委”干部一起研究讨论,制定了《2015-2018三年脱贫工作规划》和《年度脱贫工作计划》。

“不管是因病、因残、因学,还是因无劳力,都会导致贫困户整个家庭的经济收入不足。因此,发展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才是治本之策。” 武爱青经过认真分析作出这样的判断。为此, 2016年11月份,他牵头成立了“兴贺农牧专业合作社”,全村36户贫困户都加入了合作社,经多方考察,与合作社社员达成了上生猪养殖项目的共识。2017年该项目确定为交城县第二批资产收益项目,累计投资120余万元,贫困户三年可获收益7.2万元。围绕村民就业,他组织贫困户劳力进行技能培训,主动与企业联系,帮助贫困劳力进企业打工挣钱。截至目前,已有17人分别在县内外企业打工,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他还主动与银行、企业对接,向贫困户讲解金融扶贫好处,目前,有17户贫困户获得了太行村镇银行为期两年的5万元贴息小额贷款,每户可获收益6000元。同时,他帮助2016年上高职的2户贫困户子女申报落实了“雨露计划”, 帮助5户贫困户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帮助1名上高中的贫困生落实了免费政策。此外,他还帮助36户贫困户落实了免收贫困户参合费用的政策,为23户因病因残贫困户完成了健康扶贫“双签约”,组织单位医护人员每年入村开展义诊及健康宣教活动,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争取资金5万元,建成了村标准化卫生所。随着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贺家寨贫困户的经济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16——2017年贺家寨村有29户贫困户70人脱贫。

尽心尽力做好事 不遗余力聚民心

2016年,在走访中,武爱青得知村中一退伍军人任生生活困难时,就主动跑民政部门了解优抚政策,到镇政府民政办领取申请表,开具村委证明,复印相关证件,帮助其申请优抚救助1000元,并把存折亲手交给了老人。2017年,五保户任新安刚出院不久,武爱青就购买了纯牛奶等营养品过去慰问,贫困户侯有旭患帕金森,武爱青帮助他办理了残疾证。2017年养猪场建设资金紧张时,武爱青主动借给村合作社15000元,解了燃眉之急。今年4月,他又跑到民政部门为患有食道癌的五保户任振昌落实了大病晚期关怀救助5000元。

群众的事无小事。在贺家寨工作的三年多来,群众的事他都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先后主动到县水利部门反映村自来水管道老化部分村民吃水困难问题、部分农田水渠损坏农田被淹问题,到电力部门反映村低压电杆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到文旅部门反映村中古建筑亟待保护问题,到文化部门反映村文化活动器材缺乏问题等等,引起了各部门的重视,使上述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虽然已经50多岁,武爱青的工作劲头仍就不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主动担负起了村“两委”及合作社各项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协议、报告等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出板报、大喇叭宣传更是义不容辞。

三年多来,在脱贫攻坚战场一线,武爱青任劳任怨,尽职履责,充分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尽到了第一书记(驻村专干)的职责。因工作成绩突出,历年工作考核都获优秀,受到了县、镇各级领导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