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精准脱贫

吕怀英养猪脱贫记

□ 陈久平

今年58岁的吕怀英,是岚县社科乡曲立村农民。虽然身上散发着一种猪粪味,但养猪使他走上了致富路。

高中毕业后就在村里务农的他,是一个种地的好把式。可是刚过而立之年就生病出现了肢体残疾,行动困难。屋漏偏遭连阴雨,十年前,妻子因病去世,留下四个年幼的孩子。当初为给妻子治病,外债累累,想出外打工赚钱,又因孩子们幼小无人照料,所以不能出去打工,只好在家既当爹又当妈,日子过得相当困难。

2014年,吕怀英成了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尽管党和政府年年送钱送物经常救济,而他总认为这样不光彩,自己也有两只手,为什么不能创业致富呢?于是2014年春节刚过就开始尝试养猪。他承包了5亩村集体机动地,自己动手修起了10间砖石结构的猪舍,由于缺少资金,只养了5头良种母猪。经过精心饲养,母猪产仔多,猪仔成活率高。当年就净赚了2000元。经过一年的试验养猪,他更加坚定了发展养猪业的决心和信心,当年扩大规模增加了30头生态育肥猪,也就是用农家传统的饲养方法,以纯粮加野草野菜的方法饲养,不加激素和抗生素。现在,生态肉猪的年饲养量也由当年的30多头增加到60多头,猪舍也由10间又扩展到20间。到目前,存栏纯种母猪8头,有长白、杜洛克种公猪各1头,常年肉猪存栏80头,每年纯收入达到3万余元。

创办养猪场后,他一门心思钻进自己的猪场里,有时碰到母猪夜里产仔,经常守候在产房一直到天亮,24小时照顾母猪。凭着这种埋头苦干刻苦钻研的精神,吕怀英不仅练就了一手养猪好技术,还解决了许多管理难题。

去年猪肉价格低迷,猪价走低,他的养猪出现了资金问题,怎么办呢?没有钱,就向亲朋好友借,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走出了市场的低谷,迎来了养猪事业的高峰。

吕怀英作为一个农民,自己养猪富了,没有忘记乡亲。几年来,他把自己所掌握养猪本领手把手地教给许多养猪户,帮助他们选购种猪,制定饲料配方方案,规范疫病防治技术,调节把握市场行情。

吕怀英畅谈了自己今后的打算,要抓住国家扶持发展农村经济这个大好时机,进一步扩大规模,建成可饲养200头肉猪的标准化养猪场,实行现代化管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