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驻村工作队帮村里建起了蔬菜大棚,村民们乐呵呵地说,这不仅是“扶贫大棚”,更是“希望大棚

石楼县沙窑村 “扶贫大棚”种出新希望

本报讯 (记者 冯海砚 通讯员 赵婷婷) 仲夏时节,石楼县罗村镇沙窑村蔬菜大棚里的瓜果蔬菜喜获丰收,甜瓜、西瓜、西红柿、豆角、辣椒、茄子等纯天然、绿色、无公害新鲜果蔬陆续上市,深受周边消费者的青睐。

在一个占地约1亩的西红柿大棚前,记者见到了大棚的主人潘挨光,一个60多岁的老农民。他脸上带着笑容,伸手从篓子里拣出几个刚摘下来的西红柿,一边往记者手里塞,一边高兴地说:“这些西红柿都是俺自己种的,俺这西红柿不打药、不上化肥,擦擦就能吃。”老潘介绍说,最底层、最大的是第一茬果,第二层是第二茬果,上面的是第三茬果……七茬果的花还没全开。当问及收入时,老潘难掩心中的喜悦,“头茬西红柿6月28日上市,短短几天时间的功夫,收益就达到了4000余元,一年收入超过万元不成问题,西红柿卖完,还能种生菜、香菜,还能再收入些。”

市委政法委驻村帮扶沙窑村,2016年以来,该村原第一书记、市委政法委干部王苗奎在熟悉村情民意后,立足实施产业扶贫,发展“一村一品一主体”,多次与村党支部书记带队考察学习,决定将传统蔬菜种植优势作为沙窑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渠道,投资50余万,占地14余亩,新建15座蔬菜拱棚。由村集体负责承包给石楼县鑫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承包费归集体经济,用于深度贫困户的救助和救济),合作社面向贫困户承包(承包费约每年3000元),并统一提供种植技术培训、产品包装、对外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可使1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据了解,蔬菜大棚是沙窑村众多精准扶贫项目中的一大亮点。大棚建成后,沙窑村委积极组织人员多次进村入户向贫困户宣传大棚承包的方法、预算将来的收益的情况,并多次邀请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让大家依靠土地,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提高农户种植水平,让农户放心、安稳地把大棚种上种好。

高标准的大棚、实惠的承包价格,吸引了众多村民目光。蔬菜大棚尚未投产,鑫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堂贵便收到崔家庄村民刘元儿、潘挨光的承包申请。“去年村里带我去外地参观,看了人家的大棚,我觉得特别好,这不,现在村里也修下了,我赶紧就承包了一个,咱原来西红柿一年只能种一茬,要是在大棚里种,春季西红柿上市早、秋季退市晚,价格应该低不了,如果效益好,明年我在自家地里也盖几个。”潘挨光打着自己的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