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孝义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生态优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工程、环保攻坚战役、城乡环境整治、大气污染治理、造林绿化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大力实施城市大型公园、街头游园、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城周防护林等重点绿化工程,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到1021.4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3.79%,森林覆盖率达到32.5%,形成了现代园林城市格局。如今,放眼孝义,人在园中、城在林中、花团锦簇、开窗见绿,市民的幸福指数也不断提升,未来,孝义“绿色引擎”将更加动力十足。
一座城市的发展,无论是宜业、宜游还是宜居,归根到底是要宜人。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近年来,孝义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在公园建设、城乡环境优化等方面不断发力,提升市民居住质量,打造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山西省环保模范城市、山西省宜居城市、山西省生态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这惹眼的绿色成就,是孝义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生态立市、生态优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工程、环保攻坚战役、城乡环境整治、大气污染治理、造林绿化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实践成果。
让城市绿起来,绿意盈怀意陶然
入夏的胜溪,处处孕育着绿色的希望;城市处处绿色相伴,道路两侧绿树成荫,生态村庄花木扶疏。
孝义的绿,来自于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坚守和定力。“坚持生态环保工作与经济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决不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发展,把优良生态作为加速转型的“绿色引擎”,坚定不移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全力以赴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的生态红利。”该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一簇新绿,一份责任;一片绿色,一个希望。近年来,孝义市以绿色发展为主线,着力构筑新型生态经济体系,把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发展生态经济作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同时将绿色生态理念纳入城市发展中长期规划,融入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等各领域,先后编制《孝义市生态经济区规划》《孝义市绿色转型功能区划》《孝义市绿色转型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等多个政策文件。
以大面积森林为基调,以园林精品为点缀,以园林式单位为依托,以道路河流绿廊为纽带,大幅提高城市绿量,大力实施绿肺、绿廊、绿景、绿环“四绿”工程。铺开总投资9.96亿元、全长12.9公里的孝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投资3.7亿元、建成占地5.47平方公里的孝河湿地公园;投资4.6亿元实施了曹溪河、兑镇河、下堡河、城排渠等河道综合治理;投资5亿余元高标准完成30余条、总长130公里新建、改造道路绿化和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形成了“绿地系统纵横通透、环境优良舒适”的现代城市园林格局。现该市拥有4个国家4A级景区,孝河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胜溪湖森林公园获评全省首家五星级公园。
半城游园满城景。结合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孝义市遵循“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原则,加大街头游园建设力度,建成36个小游园,让“小游园”串起生态“大孝义”,着实加强了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让市民休闲健身更加随意方便。
突出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个重点,大力实施荒山绿化、通道绿化、村镇绿化、企业绿化。重点实施了“百村百企百校”社会绿化和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环境村创建工程,最大限度扩大绿化效应,改善城乡。截止到现在,创建驿马乡、柱濮镇等7个省级生态乡镇,南辛安村、东庄村等27个省级生态村。2005年以来,政府累计投资13亿余元,带动社会造林投资6亿元,完成各类工程造林38万亩,完成核桃经济林建设50万亩,通道绿化1300公里,绿化村庄150个。
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近年来,该市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修复生态、治理地质灾害,特别是积极探索长效治理机制,从督促矿山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修复整治,政府投资针对突出问题逐步修复,启动13.25平方公里的西辛庄镇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在全省率先推进涉及127个村近7.4万人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创造了经验路径。完成总投资6388万元的四大国有矿矸石山治理工程,启动总投资1.52亿元的水峪煤矿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并纳入全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目前,采煤沉陷区正在积极向全面治理、根本治理迈进,到2020年将取得质的突破。
让城市靓起来,举手投足心灿然
岸柳青青,廊桥蜿蜒,流水潺潺,一群退休老人排练着新学的乐曲,几个孩童在浅水滩里嬉戏玩耍……夏日的胜溪湖森林公园,处处透着闲适清新的气息。
绿,是城市之肺,还绿于民,是孝义市委、市政府为市民做的看得见的实事,也是该市积极打造“碧水蓝天工程”的具体实践。
依托“一河两岸、沿河环湖”的滨水城市框架的搭建,全力打造以母亲河“孝河”为东西轴的生态绿洲。大力推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区已投入运行污水处理厂2座,处理后的污水均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从2010年8月以来,投资1.2亿元,建成投运8个矿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能力达到7.1万吨/日。全市焦化企业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实现闭路循环或达标排放。
同时,严格城乡居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划建设和新上项目审批,坚决关闭了城区所有自备水井,全部取缔了一、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所有污染企业,城乡居民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100%。
而为让市民呼吸到新鲜空气,该市持续开展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城区道路扬尘密闭运输制度全面落实,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先后取缔城区258台燃煤设施,将63户煤燃设施全部改为清洁能源;加快集中供热覆盖面,城市供热面达到126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93%。在煤化工园区与铝系新材料园区建立煤气输送管道,根本上消除了焦炉煤气排空污染。去年以来,在城中村、城边村,投入4854万元,完成3867户“煤改气”工程,投入485万元,完成292户“煤改电”工程;9212户实现集中供热。
强力治“气”。对不具备接入管道燃气用户的燃煤炉灶全部改为使用气、电、太阳能、空气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大型餐馆全部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在吕梁市率先引进天然气,累计投资1.22亿元,铺设天然气管线66.96公里,管道燃气用户达到5.08万户,城市气化率由2005年的85%提高到目前的95%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气化孝义”。
全力治“脏”。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管理实现市场化运作,根据城市发展要求,逐年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垃圾处理机械化服务程度和保洁水平。2005年以来,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配备各类清运收集车辆300余辆,配备垃圾箱、果皮箱、垃圾桶等环卫设施1.64万个;投资530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400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彻底治“乱”。引入市场机制,清理乱贴乱画;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实行蹲点包片、责人到人,规范市场卫生秩序;严厉查处建成区内乱搭乱建行为;加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管理,严禁占道停放、乱停乱放。同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农村卫生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既要生态,又要宜居,这是孝义人对自己家园建设的不懈追求。通过实施文明监督志愿者行动,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纳入课堂教育教学计划,建立绿色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开展创建绿色校园、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宣传,让每个市民树立起“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理念。
现今,“人在花间走,车在树下行,村庄蔽于林荫中”的和谐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一个更美、更活、更绿、更幸福、更有内涵的“胜溪之城”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