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中阳

阻断“病根”拔“穷根”

——中阳县健康扶贫工作纪实

□ 冯新舒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扶贫路上的“硬骨头”,为防止百姓“病根”变“穷根”,去年以来,中阳县把“精准健康扶贫”纳入全县脱贫攻坚的“大盘子”统筹谋划,在施策上出实招,在推进上下实功,在落地上见实效,趟出了一条中阳县健康扶贫的精准之路。

“一站式”结算

确保贫困群众“看得起病”

80岁的高二则是中阳县车鸣峪乡刘家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正月由于肺气肿在县医院住院治疗,医药费共计7954.49元。出院当天,在县医院的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服务窗口,高二则的家人一次性报销了多笔费用,其中基本医疗支付5340.68元,贫困人口“136”兜底1180.23元,贫困人口补充医保报销368.54元,民政医疗救助700元,最后只自付了365.04元。“以往每次住院花费都得一万多元,今年在县医院住了半个月院,总金额是7954.49元,但通过享受扶贫政策,我自己只出了300多块钱,没有什么经济压力。”提起享受到的健康扶贫政策,高二则充满感激之情。

中阳县从2017年11月开始,开通了“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对全县参保居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贫困残疾人等人群,在县内医院看病的,病患凭相关身份证明,无需交纳押金即可办理住院。参保患者在出院时,也不再需要来回“跑腿”报销,只需在医院“一站式”结算服务窗口,就能够办理完所有的涉及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兜底保障的登记和结算报销手续,并可以实时了解实际医疗费用、补助总额、应付和自付金额。

“三个一批”

普惠城乡居民

为有效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中阳县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个一批”行动计划,着力降低全县因病致贫返贫率。

2017年4月起,中阳县组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人员对全县范围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了摸底筛查,全面摸清农村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共调查8296户,21556人,摸出患病人数3132人(其中大病403人,慢病1975人,普通病754人,健康人群18317人)。对筛查出的符合新农合门诊慢性病补偿条件的215名贫困慢性病患者办理了慢性病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经摸底筛查出的因病致贫返贫,纳入“三个一批”帮扶的贫困户患者填写了“三个一批”帮扶手册。中阳县为精准识别后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统一制作了健康扶贫手册作为身份识别,并不断完善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措施。

家庭医生双签约

确保贫困群众“看得上病”

“看病难”一直是偏远地区贫困群众就医的现实问题,而许多贫困患者是出行不便的老年人,这就加剧了他们看病的难度。为确保贫困群众“看得上病”,中阳县采取家庭医生双签约措施,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我的风湿性关节炎是多年的老毛病了,需要定期检查和长期服药。以前,都是搭车往返去市里,现在不用了,宁乡镇卫生院的大夫经常到家里来为我检查,真是太方便了。”中阳县雷家沟村村民乔永年高兴地对笔者说。

中阳县宁乡镇卫生院指定联系医生为乔永年提供直接健康管理,提供免费上门、个性化保健服务,对其定期随访,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患者规范治疗,合理用药,同时积极对接市县医院进行治疗。乔永年也可以随时向签约的家庭医生咨询健康问题,还能享受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医疗扶助“四重保障”以及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服务。现在,乔永年的病情已经从最初严重到关节变形、无法下地行走转变为能下地行走、可以做简单家务。

为做好双签约工作,中阳县共组建了132个家庭医生团队和170个乡村干部服务团队,其中乡村干部团队包村干部87人,帮扶干部1205人,第一书记38人,村干部184人;家庭医生团队包括乡村医生77人,卫生院医生42人,县级医院医生18人,其他9人。共签约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3123人,个性化服务240人,上门随访3123人,免费体检3123人,帮助落实就医报销452人,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宣讲51次。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是健康扶贫追求的终极目标。中阳县把群众的健康挂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让贫困人口不再“因病”掉队,为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撑起了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