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改革开放已经40年。40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多少年来,人们坚持着改革开放,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忘初心,努力奋斗。40年后的今天,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方此时,蓦然回首,那段不平凡的经历令人回味无穷。我是一名零零后的高中生,并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之前的生活。从小与可亲可敬的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经常听到他们讲那些年的经历。从此,我便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衣
改革开放之前,家乡的人们都是用布票买布给孩子们缝衣服。那时条件艰苦,缝好一件衣服至少要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常听外祖母说,那时候,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并且那衣服也没有现在那么时尚,色泽也十分单调。当时布料质量不好,常常线开了,布撕了,衣服脏了洗一水,就褪色了……卖衣服的商店也很少,更不用提什么品牌。
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布票消失了,卖衣服的商店也多了,布料的质量也好了,衣服的样式也丰富了……走在大街上,人们穿上品牌了,显得更加时髦了。男人西装革履,气度非凡;女人穿着得体,彰显着淑女形象;老年人都穿着运动衣、运动鞋,小孩子们穿着五颜六色的童装……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更加注重起自己的穿着打扮,而且紧跟时代潮流。
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在改革开放以前,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问题的重要物品。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物资供应紧张,需要凭粮票限制人们的购买力。外祖父常说,一张粮票就决定一家人的命。外祖父从一个革命教师家庭出身,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参加了革命工作,而后在省城太原工作。他常含着泪说,他的第一份工资是35.58元,在那时候,是多的了。35.58元要养活六个孩子,十分紧张。那年头,粮食蔬菜严重短缺,人们缺乏营养,导致出现浮肿现象。肉类食物更加稀罕,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次。
而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其丰富。菜场、超市、大卖场,各种食物应有尽有。以前的人们只是说“吃饱”,现在人们在“吃饱”的前提下也要说“吃好”。如今,粮食蔬菜丰富了,也更有营养了,肉类食物一天就能吃一两次。“科学饮食 健康卫生”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多吃水果蔬菜!食,不单是生活的温饱品,也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种文化。
住
过去人们住的是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低矮房屋,房顶是用一片片瓦盖成的,墙也是用石砖砌成的,而且房屋内部只有床、桌子、凳子、柜子等基本家具。房屋面积不大。那个年代存在“房荒”问题,一方面,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房屋的建设速度;另一方面,当时“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福利分房制度成为政府肩上沉重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这使得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当今时代,住房面积扩大,居住条件也有明显改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成事实。在繁华大都市,高楼大厦随处可见。此外,一些富裕家庭自己住着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在高楼上眺望城市,也会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行
改革开放之前,居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因此,我国在当时也被称为“自行车王国”。那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多是泥泞道路,凹凸不平。外祖父经常对我讲,为了宣传报道工作,他或骑自行车或徒步跑遍了整个城市,用秃笔和稿纸记录下时代的变迁。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人们开始坐火车,出现了“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由于当时交通不便,探亲的时间也不多,对远方亲人无比想念,所以通过邮递书信表达思念之情。
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人们出行更加方便,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火车票、飞机票…… 40年间,人们的思想观念变了,时代变了。回想那些年的那些事,耐人寻味。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社会做出贡献。
(作者系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