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县域·交城

打造公平正义的蓝天

——交城县推进司法工作纪实

□ 路小飞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是群众对交城县西营镇司法所工作成效的形象评价,去年8月以来,这个辖7个行政村,9200户,28300余人的人口大镇走出了一条矛盾纠纷调解率上升,刑事、治安发案率下降,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平安建设之路,该镇司法所总计调解104件,收到锦旗6面,接待群众300余人,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80余次,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西营镇的司法工作是交城县司法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 交城县司法部门紧跟发展需要,紧扣司法行政主题,认真履行司法行政职责,切实承担起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普法宣传、安置帮教和法律援助等任务,打造出公平正义的一片蓝天。

推进“扫黑除恶”,打造平安交城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是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目的,是深入打造平安交城的重要举措。为落实好活动要求,该县司法局及时召开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动员部署会议,制定出台了《交城县司法局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实施方案》,专门成立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一是组织召开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题培训会。二是严格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扫黑除恶”专项执法教育。三是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宣传教育,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累计发放宣传手册3000余份,解答过往群众法律咨询100余人次;四是开展人民调解“扫黑除恶”专项排查,累计进行专项督察1次,乡镇司法所、调委会组织人员开展排查6次。发现纠纷线索50条,排查纠纷95件,调解89件,调解成功76件。

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法律服务精准化

全面覆盖,精准对接,消除服务盲区,搭建服务平台。目前,交城县县一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已完成建立,辖区内十个乡镇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均已挂牌成立,特别是该县以西营镇作为乡、村两级示范点,坚持以点带面,向基层辐射,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全县已建立乡镇调委员会10个,村级调委会148个,调解工作人员439人,形成了由县乡村向下一直延伸至调解信息员的调解网络。

深入推进普法工作,营造发展良好法治环境

今年,交城县在全县开展法治教育“进万家”宣传活动,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切实加强全民普法力度,让法治走进百姓心中,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影响投资环境的难点问题,对民生领域、项目建设等重点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进一步营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截至目前,举行法律宣传活动11次,散发各类宣传书籍5000余册,宣传单5000余份,出动宣传车辆10余次,受教育群众达到1万人次。

积极推进社区矫正,维护社会稳定

社区矫正是司法工作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交城县司法局为每名社区矫正人员建立矫正执行档案和工作档案,把矫正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等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目前,该县司法局对125名社区矫正人员配备了定位手环,并已实现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定位监控的全覆盖。截至目前,未出现脱管、漏管问题,未发现重新犯罪及其他严重违法行为。同时该局建立完善社区矫正人员的信息档案工作,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范化管理;认真抓好社区矫正人员的信息化监控管理工作。在做好对社区矫正人员签订监护协议,规范接受、监督、管理、解除矫正程序的同时,积极开展社区矫正信息化监控管理工作,累计解矫656人。

矛盾纠纷早预防、早化解,打造齐抓共管新模式

在长期的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交城县各级司法部门探索出了一套早预防、早化解的齐抓共管新模式。一是部门、镇村对接同治理,司法所与派出所建立的联合调解机制。在遇到打架等治安纠纷、交通事故纠纷时,派出所与司法所展开互动,司法所在情理、道理方面展开调解,派出所则在计算违法成本、承担法律责任方面予以思维引导,道德和法理并行,语言沟通和心理引导同步,成为了调解矛盾纠纷的有效举措。二是镇司法所与村调委会联合调解。遇到村调解员处理不了的矛盾纠纷,立即上报镇司法所进行研究协商,对接调解。村调委会人员发挥熟悉当事人双方情况优势,镇调解人员发挥经验和法律知识丰富,在群众眼中镇里有一定的层次优势,通过双方联合调解,优势互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