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乡村振兴

保护传统古村落时不我待

□ 梁 瑜

我市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已正式启动,日前已建档的传统村落达75个,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山西省传统村落名录并已公布的有42个,其中国家级的有17个,我市已公布的传统村落占全省总数的17%。这意味着传统村落保护已经上升到政府层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城镇化建设不仅是城市的建设,也是人文文化的建设,以孝义城镇化建设为例,该市城镇化发展思路是人口由西部山区向平川地区转移、居民点由资源区向非资源区转移、产业由镇、乡村向城区和园区转移,全市要有120个左右村向城区聚集,城镇人口要达到39万。对旧村落及闲置土地复垦工作全面展开,对原有旧村落拆迁的力度和范围也陆续加大,而大多数拆迁改造的是旧村落,意味着祖祖辈辈的先民们遗留下来的村舍院落或部分被拆迁,或整体荡然无存,这样的局面令人惋惜。

就全市而言,传统古村落保护更加紧迫。沿黄河区域临县、柳林、离石等县(区),由于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从汉隋唐宋至明清民国年间,先后修建了一大批古村古镇,至今仍有不少遗迹保存比较好。这些古村古镇以及古庙、古墓、占碑、占道、古树等历史遗存十分珍贵,但目前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保护方面除碛口镇已着手规划实施、但仍有不少薄弱点外,其余县(区)基本少有问津,

古村落古民居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先民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它的存在或失去必然引发现代社会的深层关切,在大规模的拆迁改造中,应注重乡民的感受和愿景,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是大众发出的共同心声。

应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及社会团体组成常规队伍,深入乡村,彻底摸清家底,确认具有价值的古村古镇,为实施保护提供详实依据。摸清古村镇底子后,应通过一定渠道进行公示,征求群众意见,最后确认,力求摸底工作做到公平公正且无一遗漏。

将确认的古村古镇列入保护名单,出台保护条例,采取政府、社会、民众出力投资的多元办法加以保护。对保护古村古镇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以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