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民生

霓裳羽衣曲

□ 肖继盛

美丽的衣裳总是令人神往,但小时候美丽的衣裳总是被压在箱底,只有在过年过节或走亲戚时,才能一睹风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母亲的大木箱底部,至今都压着一件我只穿了两个月的上衣,那是一件黑色的灯芯绒上衣。本来那件衣服至少可以穿三四年,可是母亲不让,硬生生地从身上剥下来,洗干净,压在了箱底。

很新的衣服就不能穿了,这对于我家不能不说是一个大的损失。那时庄户人家都很穷,缝一件新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情况两三年缝一件就很不错了。因此,便只有在过年和重大节日,诸如六一、国庆以及出门走亲戚时才能穿。于是,那个年头大多数孩子都巴望着有节过,或者亲戚家办喜事。这一方面除了能吃上好东西,更主要的是能穿漂亮的衣服。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因此而发愁,因为没钱置办新衣,得和别人去借,而节日又总是在同一个日子,借的难度可想而知,鼻子上碰灰的情况便时有发生。大姐、二姐就曾遭遇过这样的事,至今提起来都耿耿于怀。

当然,衣服只穿了两个月我也有责任,因为个头长的一直很慢的我,那年却不知不觉地超越了家人的预想。因此,除夕晚上拿出来时却怎么也穿不上了,为此,只好凑合着穿了件还未打过补丁的衣服。于是,那年的大年便过得有些凄凉。但坏情绪也没延续多久,因为新衣虽说不能穿,但毕竟还有一点诸如柿饼、水果糖、瓜子之类的东西,外加一角两角的压岁钱,还可以吃一碗挂面汤。加之这一天大人们也都讲究个吉利,言行即使有些过头也不会招来责骂,心里还是比以往舒心。何况这一件穿不成了,说不定会有新的衣服加身。

的确,到了那一年的秋天.母亲真的给我缝了件新衣,不过是用大姐穿过的旧衣服改的。直到上了高中,我都经常穿这种衣服。好在那时男人和女人的衣服,无论是式样还是颜色,区分都不很大,因此也没有引起同学们太多的关注。那个年代,人们最喜欢的要数军装,若是有人得了件军衣,别人会羡慕得不得了。偏偏我的同学中,总有人会不时收到从部队寄来的衣物,这令我特别地妒嫉,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拥有这么一件,但一直没能如愿,于是在高中毕业照班相时我便和别的班的同学借了一顶军帽戴在了自己头上,等拿到班相一看,戴上军帽的我好像比平常增添了许多英气,这更加坚定了要拥有一身自己的军衣。后来,我的心思让大姐知道了,她便用绿色的确良给我仿制了一身,才算了却了一桩心愿。

高考制度改革后的第一年,我考上了师范,为此家里给我添置了一身新衣。那是我当时仅有的一身新衣。一次穿着满是补丁的旧衣上街,回来时门房的老头好赖不让进,问哪里来的叫花子,幸亏碰上音乐老师才解了围。

事件的发生,使我深刻认识到衣服之于人,不仅仅是遮身盖体的需要,更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作为人的尊严,于是便产生了要着力打扮自己的强烈愿望。

那时,的确良已开始风行,于是在朋友的撺掇下,狠了狠心,合伙扯了一块蓝色料子,做了件直筒裤,还配了件白衬衫。当所有行头加身之后,我站在镜子前左照右照,心底里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快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T恤衫开始流行,自己也买了一件并照了张相。说真的,那张像自以为是有生以来最好的,从那你能感觉到阳光的灿烂,心灵的舒展。于是那段时期所有的证件上贴的都是他,亲朋好友索要送的也是他。

八四年去省城进修,当班里第一人穿西服时,班主任带头鼓起了掌。渐渐地西服便主宰了男人。八六年结婚时大姐也给我置办了一身,可惜不太合体,没穿几日,就压了箱底。

那年流行老板服,妻子硬扯上做了一身黑色礼服呢的,可惜自己个头小,穿上更显瘦弱,只穿了几次便束之高阁。

这些年,由于职业的原因,许多场合都得抛头露面,妻子便常常提醒我要注意形象,每年不同的季节都会添置一两件相应的衣服,于是衣柜里的衣服便日见其多,好在男人的衣服不像女人那样花样繁多,虽说品牌不少,但式样也就那么几种,所以也不必费多少心思。除了重大场合,只要自己喜欢随便穿什么,都不会有问题。

至于女人,选美姑且不说,就是在平常,穿得露一些,短一点,一般情况,不仅不会招来非议,说不定还会因此而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这在以前真的是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