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辛安亭主编的《论语文教学及其他》一书被吕梁山革命博物馆收藏

7月26日,我国普通教材编写的开路人,新中国基础教育的奠基人,当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通俗读物作家辛安亭侄子辛智真来到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将叔父辛安亭生前遗留下主编的《论语文教学及其他》一书和部分照片捐赠给博物馆。

辛安亭是我们吕梁人,他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我们吕梁英雄的典型代表。我们缅怀他,同时希望通过博物馆的展示,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他,以他为楷模,忠于教育事业,努力科教兴国。

辛安亭,1904年出生于山西省离石县田家会镇沙会则村一个贫寒之家。辛安亭12岁时被送进家乡小学,毕业后考入太原进山中学,1929年中学毕业后在山西祁县中学教语文两年。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35年7月从北大毕业。在北大上学期间,民主科学校风的熏陶,抗日救国浪潮的呼唤,坚定了他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五四”运动以来,北大是新文化思想的发祥地,这对他的教育观念和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和许多志士仁人一样,走科教兴国道路成了他人生的志向。1935年9月至1937年12月,辛安亭在山西太原师范、运城师范教书期间,他因传播革命思想,支持学生的抗日爱国运动,蹲了七十多天国民党的监狱。偌大华北,竟放不下一张书桌。无情的现实使辛安亭认识到腐败无能的国民党领导不了抗日救国战争。1938年初辛安亭毅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了革命。1939年2月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革命生涯。他先在陕北工学学习了一段时间,7月1日被分配到陕甘宁边区教育厅教材编审科工作。当时边区学校沿用的是国统区的课本,不仅知识陈旧,而且充满了封建思想,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边区物质条件比较匮乏,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极其充实。为了适应抗日的形势,急需改变这种教材落后的状况。接到编写教材的任务,使辛安亭如鱼得水,报国之心派上了用场。1938年到1949年6月长达11年间,辛安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编写教材,充分发挥了他丰厚的文化底蕴之长,先后编写出了一大批教科书和通俗读物。《边区民众读本》《干部文化课本》、《新三字经》《农村应用文》《日用杂志》《知识课本》等成为人们最为喜欢的书籍。从网上检索到全国六十多个图书馆藏有辛安亭编写的著作、读物和教材。国家图书馆(北京)有他编写的50多本书,上海图书馆有16本,陕西档案馆存有他在延安时期编写的11种教材,在香港和台湾的图书馆检索到了他编写的40本书。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到1949年建国,辛安亭共编辑出版了40多本书。当时在陕甘宁边区,辛安亭知名度非常高,以至于人们说“政府的林主席,编书的辛安亭”。因此在延安文教大会时辛安亭被评选为教育模范工作者,得过甲等奖。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辛安亭随军参加了西安的接管工作,主持接管了陕西师专、商专、艺专。1949年8月,他又随军到了兰州,8月26日兰州解放,辛安亭任军管会文教处长,8月27日,作为军代表和陆润林、刘善修进驻国立兰州大学。

1949年12月2日,辛安亭接到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的任命辛安亭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的委任状。

1950年3月17日,他又接到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的任命辛安亭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文教厅厅长的委任状。

1951年8月,根据全国大中小学生的实际需要,教育部决定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辛安亭作为全国著名教材编审专家被调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任副社长、副总编辑,叶圣陶任社长、总编辑。从1960年起国家遇到了经济困难。1961年12月30日,辛安亭带着一家老小返回了兰州。当时全国各省都有了教育学院,甘肃还没有,中共甘肃省委和省政府就把创办甘肃教育学院的重任交给了他。辛安亭担任书记兼院长,短短几年时间就将甘肃教育学院办得有声有色。1970年后被安排在省教育厅领导下的中学编写组,1973年2月任兰州大学革命委员会副主席。1982年1月16日,民进甘肃省筹备委员会成立,当时全省只有会员七十二人,叶圣陶先生1981年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辛老受叶老的影响,加上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提出申请要求加入民进。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考虑到辛老德高望重,在教育界影响很大,他加入民进可以更好地联系教育界同仁,特批中共党员辛安亭可以加入民进,经应中逸、牟紫东介绍,辛安亭78岁高龄加入了民进。辛安亭成为民进会员后,干的第一件事是创办了金城联合大学。当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如春风送暖,吹遍了神州大地,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方面急需大量人才。甘肃省八个民主党派酝酿筹办一所民办大学,由于辛安亭的威望,被各民主党派一致推举为金城联合大学首任董事长。八十高龄的辛安亭兴致勃勃地承担了这一重任,殚精竭虑,东奔西走,召集各方面开会商讨。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实际困难,很快办起了甘肃省历史上第一所民办大学─—金城联合大学。1988年12月28日,辛老谢世。

高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