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小宇
“我虽然是第一次来吕梁,但是一直关注‘吕梁山护工’培训计划,经过多方面考察和比较,我们决定以后就在吕梁招护工!”8月17日,记者在吕梁山护工(第十八批)走出大山欢送仪式的现场见到了前来招聘护工的向融老年(北京)企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丽,从她的笑容里可以看到对吕梁山护工的肯定。
作为远道而来的招聘企业代表,杨丽感触颇丰:“我和同事在来吕梁的路上心情既阴霾又忐忑,阴霾是因为我们刚从另外一个城市招工回来,结果不尽如人意;忐忑是因为我们第一次来吕梁,不知道是否还会竹篮打水。四天后,我们的心境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的感受是肃然生敬。这次来吕梁,我们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甲方的热情,护工培训就业领导组上到领导下到办事员兢兢业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我们用人单位答疑解惑,以无微不至的服务精神为我们招工企业提供便捷。听说,每年来吕梁招聘的企业成几何倍数增长,可以说没有这样有服务精神的政府部门,就没有今天吕梁的车马盈门”。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吕梁山护工”作为“吕梁精神”的弘扬者和传承者,以“勤劳、诚信、专业”的劳务品牌叫响全国家政服务市场,成为吕梁脱贫攻坚的一大品牌。“在北京,山西吕梁的护工名声响当当,很多客户点名只要吕梁人”,杨丽说,“我一直以为是因为吕梁人性格淳朴。这次来吕梁才终于明白,除了淳朴的民风,更重要的原因是市委、市政府有坚定不移打响‘吕梁山护工’品牌的决心,有打造特色服务品牌的信心,有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恒心,也有一支‘敢打仗、能打仗、会打仗’的团队在稳步推进着护工培训的就业计划。有这样心系百姓、服务民生的政府做后盾,我们吕梁山的护工们技术怎能不强?钱包怎能不鼓?腰杆怎能不硬?吕梁山护工们思想解放、技能全面、诚信专业、踏实肯干,正是我们最需要、最肯定的护工从业者,”交谈中,杨丽连着地竖起大拇指。
“今天的欢送会代表着培训阶段的结束,新的生活即将开启。我祝福更多‘吕梁山护工’兄弟姐妹从这里走出大山,踏上脱贫致富的幸福路。”杨丽为“吕梁山护工”送上最真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