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工作一直是习总书记最牵挂的事,贫困人口也是他最牵挂的一群人,要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村的脱贫摘帽,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尤为关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强度的“打虎、拍苍蝇”,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有效的改变了绝大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看法,拉近了党群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深处扶贫开发“一线”的“第一书记”,不仅要圆满完成党委交办的脱贫攻坚的“政治任务”,还要努力搭建党群“连心桥”。
首先,要将心比心,不喊口号、不整“花架子”。组织选派的“第一书记”都是来自机关部门,而以往基层群众对机关干部的普遍印象都是“喝茶、看报、整材料”,吃不了苦、干不了实事,到农村也是“混混时间”,“刷刷经历”。因此,“第一书记”要“脱掉机关外衣”,与贫困群众“将心比心”,把他们当家人,设身处地为他们想办法、谋发展,切记不要只是高喊口号,自我陶醉,也不要不切实际搞“政绩工程”,乱整花架子,哗众取宠,要真真正正解群众所疾,想群众所想,干群众所需,才能融入群众,得到群众的认可。
其次,要苦干实干,用心用情、搭建党群“连心桥”。“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代表的是党委政府,直接面对最基层的群众,不仅肩负着帮助贫困村脱贫摘帽的光荣使命,也是一次直接改变党群关系的绝佳机遇,是不是“走过场”群众一眼便知,是不是真干事,群众心中明亮。因此,“第一书记”要真正沉下身去,迅速进入“村支书”的角色,走村入户掌握本村基本情况,不仅仅是带去多少项目资金,修好村级活动阵地、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还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提升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这样等到第一书记“功成身退”后,本村的经济仍然可以持续良好发展,群众腰包也能持续鼓起来了,才会对党信任、支持和拥护,群众与党的“心”才会更近。
党的执政基础是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虽然,“第一书记”通过苦干实干为党赢回了不少群众“信任票”,搭建了党群“连心桥”,但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党委政府还需继续以人为本,持续从严治党,走好群众路线,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