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文水

孟广义:只有突破自己才能战胜自我

□ 牧晓云

孟广义是文水县桥头村人,上世纪60年代末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多,经常食不果腹。“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家里排行老四的孟广义,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一门心思想着做个小买卖挣点钱贴补家用。原本打算先跟着父亲和哥哥学做卖水果生意,但他很快发现,一家人全凑到一块做生意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小小年纪的孟广义决定另谋他路,靠自己的努力挣钱。可是自己一没本钱,二没货源,做啥好呢?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不远处传来一声声叫卖:“卖角角、黄瓜、西红柿嘞”,他顿时眼笑眉飞,心想:现在正是蔬菜大收的季节,自家地里也种着各种蔬菜,而且长势还比别人家的好,拿出去卖肯定能行。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说干就干,年仅15岁的孟广义开启了他的从商之路。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天刚蒙蒙亮,孟广义早已经在文水县中医院附近摆放好从家带来的蔬菜,待一切准备就绪,就差吆喝叫卖迎客购买时,他却有点胆怯不敢吆喝,致使摆了一天摊儿只卖出去一点菜。晚饭时分,父亲看见他垂头丧气地拎着一大袋纹丝未动的蔬菜回来了,询问缘由后便把自己的经商之道从头到尾给儿子讲述了一遍,让他知道只有突破自己才能战胜自己。

“听父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次日,重拾信心的孟广义鼓足勇气开始吆喝叫卖,临近晌午时分,蔬菜已经卖得所剩无几,孟广义回忆:那天中午美美吃了顿好饭,为自己庆祝了一番。日复一日,孟广义的蔬菜摊做得有声有色。

看似不善言谈,却总能发现商机。正愁种植蔬菜的季节过去没有货源的孟广义跟父亲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发现卖布是个不错的行当。在当时,群众普遍的经济水平不高,市场上卖现成衣服的少,买布做衣服的人家比较多,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发现商机的孟广义当即决定转战卖布市场,同时,他把眼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地方——贸易中心郑州。

“有压力就有动力”。初次来到大城市的孟广义,站在马路上东瞅瞅西看看,满大街奔跑着摩托、行人穿着都很时尚,孟广义满眼的羡慕,“大丈夫就应该这样”,自己立志也要买一辆摩托车并盖一处新房子。

进完货回家后,他便马不停蹄投入卖布市场。天天骑着自行车起早贪黑上集赶会,有时候去祁县、孝义等比较远的地方,当天去的话骑车太慢需要提前一天去,可时间长了路上难免有磕磕碰碰。家人经常劝他不要跑那么远,在周围村庄上集赶会也是可以的。可是他觉得那些地方虽然远,但是那里的经济、信息比较发达,不但可以多卖些,还可以收集许多市场信息以及经商之道。现实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要肯学,定会学到。慢慢地,他也成了本村小有名气的“买卖人”。

孟广义是个思想超前的人。每到一个地方出摊,别人占住地方就是睡觉,而他却会把当地每个角落都逛一圈,尤其是有历史文化的地方全部拍照留存下来,他说,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也为他日后迷上古建和收藏打下基础,文化的熏陶对于一个人成长那是大有裨益的。

年岁益长、见识愈多。90年代初,孟广义想: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了一睹世界的“芳华”,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的放弃卖布生意,踏上了北上的火车。到京后,他发现世界真是奇妙,自己家乡才刚解决温饱问题,可北京的人不仅有小车开,生活质量也高,这让他受到极大的震撼,决定自己包个门面房,由于资金不足多次找亲戚帮忙无果,最终只能返乡,在当地发现商机自己开店。

可是开啥店好呢?他当时有三个选择。

做卷闸?挣钱多,可自己不善言谈,否决。

卖副食?比较稳定,可自己好说话,赊账太多,不好开口收账,否决。

卖文具?文水市场上还没有这个行业,不但可以抢占一部分市场,还没有赊欠。经过全方位地分析后,他选择了卖文具。

为了顺利打开市场、吸引顾客,孟广义把8毛钱进的铅笔卖7毛钱,可效益还是不容乐观。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作为座右铭的孟广义,隔三岔五蹬上三轮车给人送货。一年到头下来,挣了大几千块钱,为了弥补结婚时的遗憾,特意给自己媳妇买了个戒指,另外又存了6000元为修房子做准备。

1998年,在事业的上升期,他又与朋友合伙开了文水第一家电脑培训班,收益相当不错,他们把电脑从刚开始的1台扩展到20多台,并同时对高中生开放上网查询资料等。随着网络信息越来越发达,许多初中生也来上网,可他们不是聊QQ就是打游戏,严重影响了学业。“祸害孩子的事情咱永远不干。”为了不让他们成为“网虫”耽误学业,孟广义毫不犹豫地把培训班关了门。

精力还是放到文具上最保险。文具店需要扩大规模,当时正好遇上拍卖地皮,出于好奇他便前往一探究竟,意外的是地皮被他以24万元的高价买下,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在当时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买下后,有人要出80万回购,他不但没卖,也没着急盖房,而是上北京考察情况,从中捕捉房地产商机。脑子里总是装着商机的孟广义,盖个房子也跟普通人不一样,他把一楼、二楼当门市,三楼、四楼当商品房对外出售,这样一来即解决了自己文具店扩规模问题,又保障了往后的经济收入。2000年,广义文具店落地生根了。

现在,广义文具正在按部就班地运营着。可打小就对历史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孟广义,紧跟新时代发展乡村旅游的步伐,又投身关注“民宿”项目。他想借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会,开发旅游文化项目,实现他对历史文化仰慕已久的愿望,达到与农民增收良性互动的效果。改革最需要能够横下一条心,敢于豁得出去的人。孟广义不断战胜自我,鼓起一往无前的劲和挑战自己的精神,闯出适应新时代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