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 严水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问题。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赋予了好干部新的时代内涵。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视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这是新时代干部的实践标准和奋斗方向。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系统全面地把握其丰富内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学细照、躬身实践,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素质。

对党忠诚,是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坚守的政治品格。“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对党忠诚,绝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忠诚,而是笃信笃行的忠诚,忠诚于党的信仰毫不含糊,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毫不动摇;绝不是一时一事的忠诚,而是对党绝对忠诚、一辈子忠诚,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忠诚。因此,党员干部要把加强党性锻炼作为一生的必修课,把对党忠诚作为一生的追求。一要始终保持坚定信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首要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把党的信仰深入骨髓、融入血脉。信仰要在学习中确定、在实践中印证、在追求中深化。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加强理论武装,筑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二要忠实践行党的宗旨。始终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心系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三要坚决服从党的组织。增强组织观念和规则意识,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决不能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决不能游离于组织之外,决不能搞非组织活动,决不能搞团团伙伙那一套。四要时刻严守党的纪律。必须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中央政令畅通。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个人干净,是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严守的做人底线。廉洁从政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共产党员的干净,是心底干净,是非分明、思想纯正,不掺私心杂念、不动非分之想;是作风干净,严守法纪、秉公做事,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是品行干净,光明磊落、洁身自好,不贪图享受、不随波逐流。个人干净,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守”:一要坚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官先做事,做事先做人。人立天地间,首要的是要思量做好人,要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把追求高尚的品格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二要坚守正确的事业政绩观。权力犹如一柄双刃剑,既可成为为民谋福祉的工具,又可成为为己谋私利的手段;既可促人开拓奋进,又可诱人腐化堕落。领导干部肩上扛起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是人民的事业和党的事业,要真抓实干、勇于作为,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带领群众开创幸福生活。三要坚守正确的服务群众观。领导干部只有传承好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这个传家宝,牢记群众观念,主动深入到群众中,深深扎根于群众中,才能真正掌握社情民意、理政行政,才不会做错事、走错路,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一以贯之地行进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大道上。四要坚守正确的党纪国法观。对党员干部而言,带头自觉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这是我们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义务,必须在思想上树立律己和法治精神,在行动上身体力行和模范遵守,不让党纪国法成为“橡皮泥”“稻草人”。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敢于担当,是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坚持的从政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勇于担当、勇挑重担,是事业心、责任感和党性修养的“试金石”,也是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大事的鲜明品质。担当是一条重要的党性原则,也是一种重要的领导行为,它展现着一名党员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一是政治立场上要有担当。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二是事业发展上要有担当。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民生的发展,把该负的责任担起来。敢于担当,既要有精神,更要见行动。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拿出“发展为大、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在真抓实干中建功立业。三是工作推动上要有担当。无论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都迫切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勇于任事,不畏艰险、公式力攻坚。因此,要勤勉尽责、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好本职工作,尤其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困难最多、矛盾最大的地方去,抓住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抓住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勇于攻坚克难、敢于触及矛盾,抓要事、干急事、攻难事、办实事,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