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精准脱贫

情系圪垯上 脱贫奔小康

——记兴县圪垯上乡圪垯上村第一书记辛建文

2016年12月,受组织委派,市发改委综合科科长辛建文赴圪垯上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那时起,他就把自己当做村里人,挑起带领圪垯上村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担。“我一定要为咱村里干些实事,要让党的惠民政策阳光普照,让村里人都有获得感”。他不仅把这句话常挂在嘴上,更记在心里,行走在履职第一书记、助力脱贫攻坚的战场一线。

深入调研明思路,下好“先手棋”。要挑起第一书记的重担,必须摸清底数,精准施策,这是做好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基础。从上任那天起,他就把了解村情民意作为工作的“先手棋”,利用村民冬闲的时机,走村入户,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主要困难、对政府的诉求和今后的打算。贫困户刘利勤母子身患重病、吕卫勤要扩大养殖规模、孙介喜住房倒塌……这一桩桩、一件件,他都一一记录,认真分析,寻找解决办法和途径。同时,他找到村里的老支书、老党员,与现任干部、驻村工作队沟通交流,提出了“2017年打好基础、2018年基本脱贫、2019年提档升级、2020年同步小康”的工作思路,为圆满完成脱贫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强支部聚民心,练好“基本功”。“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抓好村级班子及自身建设,是完成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他到任后把强化支部建设放在工作的第一位,苦练“基本功”。经过多方协调,争取5万元维修改建圪垯上村村级活动场所。完善党建工作资料和各项规章制度,逐步规范“三会一课”,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加强“三基建设”,新制作各类政策宣传版面10多块,党员各类学习用书50多本。制作了“第一书记工作监督牌”“第一书记工作信箱”等,发放“第一书记联系卡”,恢复创办农民夜校,实现党建、村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发展产业促脱贫,打好“组合拳”。制定了圪垯上村以红枣和光伏双支撑的“2+N”产业扶贫模式,即以光伏产业+红枣产业为主,以小杂粮、养殖业等特色种养殖为补充的扶贫产业模式,打好产业扶贫“组合拳”,规划在圪垯上村建设3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带动60户贫困户每年带来3000元的收益。29户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已经完成前期,打桩工作已经完成。全村合作社已经达到3户。年种植绿色谷子1000亩,土豆300亩以上。

综合施策惠民生,着力“补短板”。争取圪公式上村至樊家沟村以工代赈桥梁工程项目资金62万元,两侧连接工程18万元,目前项目已完工,建成通车。圪垯上村自来水管网更换、蓄水池和水源井维护已经完成,更换管网4000余米。樊家沟人畜饮水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南洼、樊家坪改造工程已经下达投资计划。农网改造列入省计划,总投资近60余万元。近两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户、组织护理护工培训15人、雨露计划受资助1人、参加驾驶员技能培训5人、17户贫困户争取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通过带资入企,将8万元产业资金注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分红5600元,村集体1120元,贫困户4480元,人均17.15元。“六一”儿童节慰问了圪垯上小学66名学生,发放书包、字典等慰问品,价值3000余元。“七一”对4个贫困党员、老党员进行慰问,给每人发放慰问金200元。实施危房改造42户,其中土窑洞改造4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