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县域·方山

送健康 送科技 送文化

方山县焦家峪村一日迎“三喜”

□ 文/图 肖继旺 王童童

初秋天气,秋高气爽,不炎不热,真是人间好时节。9月2日一早,方山县麻地会乡焦家峪村组织活动场所的大院里便是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原来,当天焦家峪村正在举办第四届科技文化节。

上午9时30分,两辆挂着晋A牌照的大巴车驶入了方山县麻地会乡焦家峪村。“张教授来了!”“詹教授来了!”“黄教授也来了!”

村民口中的“张教授”“詹教授”“黄教授”是省农科110的农业专家张一萍、詹丽娥,省健康365服务中心专家黄立坤,他们可是村民们的“老熟人”。

焦家峪村是山西省科协直属单位山西科技传媒集团对接帮扶村。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焦家峪村包村领导郝建新告诉笔者:“自2015年联系帮扶焦家峪村以来,山西科技传媒集团每年在村里组织一次农村科技文化节活动,旨在通过不同形式让科技、文化、卫生进村入户,宣传推广项目,丰富当地村民的生活内容,提高村民科学素质,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这一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石宝新还将带领集团党委委员、董事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一喜:送健康

“这个义诊真是太好了,专家们在家门口免费看病,真是太谢谢了!”焦家峪村67岁的高春梅如是说。

当天在义诊的人群中,除了焦家峪村的村民外,还有专程赶来“蹭诊”的,麻地会乡大西沟村王致昌就是个“蹭诊”者。他说:“听焦家峪村的人们说今天他们村里要举办科技文化节,有省里的医疗专家来,我特意起了个大早赶过来,这不专家因为我偏头痛,给我头上扎了这么多针。”

在现场,只见专家们热心、细心、耐心地为前来问诊的群众诊察,观气色、听声息、问症状、摸脉象,为每一位咨询的群众都制定了简单易懂的诊疗方案、饮食和康复期指导,引导群众健康的生活习惯。

“当天共有189个患者就诊,四届科技文化节一共有1000多人次就诊。这是我们扶贫工作队真正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省城专家高质量医疗服务的真实体现,让健康扶贫政策落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焦家峪村第一书记李鹏深有感触地说。

二喜:送科技

“放养土鸡常见疾病防治方法有哪些?”“葡萄秋季管理技术有哪些?”“羊子冬季养殖应做好哪些防疫措施?”活动现场,许多种植、养殖户围在农科110专家咨询服务台前,一边索要自己需要种养技术资料,一边向专家们询问相关种养技术措施。

在现场,张一萍、詹丽娥两位老师耐心细致地回答了村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55岁的赵虎昌更是围着农科110专家问个不停,因为他管理村集体的10亩樱桃、葡萄、叶菜套种大棚,他高兴地说:“省科协的干部真好,为村里的老百姓引进了好多好项目,还提供技术服务,这还愁我们过不上好日子。”

“今天两位专家们共为30多户种植和养殖户提供了服务,负责乡村e站的技术人员为方山县20余名乡村e站站长进行了业务技能培训和中科云媒系统使用培训,为下一步焦家峪村和方山县的脱贫致富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方山县科协主席赵巧香激动地说。

三喜:送文化

中午一点整,50余名《百家戏苑》演出团队开始演出,11名戏曲名家将各自的精彩唱段呈现给了焦家峪村的广大村民,精彩得唱段可把他们高兴坏了。他们说今年看的和往年不一样,以前看的是歌舞、快板等等,今天看的是一场真正的晋剧。

《二堂献杯》《古城会、《河东》《淮头关》《太白醉写》《走山》《游西湖》《芦花》《二进官》《交印》《杜十娘》等11个选段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段,不少戏迷还能跟着节拍哼上几句。

台上,演员们演得非常投入,虽然“舞台”很小,但是演员们的一招一式从不马虎。台下,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75岁的老戏迷王福珍连声喝彩,“唱得好,唱得真好……”一边用手拍着腿打着节拍,一边还不时与身边的人交流几句剧情。

下午四时半,焦家峪村第四届科技文化节圆满落幕。山西科技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石宝新表示:“开展科技文化节活动,就是要切切实实地为农民群众办点实事、好事,克服一些形式的东西,尽心尽力为农民群众服务,有效实现更多的城市资源向农村转移,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