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是药食同源植物,果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是世界植物群体中公认的VC之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近年来,交城县充分利用当地沙棘资源优势,按照全省“五个一批”生态扶贫的战略部署,立足本地适宜沙棘种植开发的实际,创新以合作社为主体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发展沙棘产业增收,探索一条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互促双赢的发展路子。
生态产业新亮点
作为全市集中连片布局区域之一,交城县沙棘主要集中分布在总面积约10万亩的天然林和退耕还林地块,而适宜改造的3万亩中,尤以庞泉沟、岭底乡寨上片、会立乡中庄片等区域发展潜力大。今年,交城县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促扶贫”的原则,采取“打造典型、示范引路、全面推开”的模式,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破零”的机制,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荒山绿化等惠民政策,引进大果沙棘优良品种,推广林药间作模式,分批次新建5000亩优质沙棘林示范基地,扶持合作社通过承包、入股、租赁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带动农户依靠沙棘产业增收;依托省级经济林提质增效建设项目,在会立乡、岭底乡等沙棘集中分布区域,由合作社因地制宜采取带状疏伐、择伐疏伐、复壮更新等方式实施沙棘林改造7500亩,从而全面提升全县经济林生产能力,全力打造沙棘林标准化示范园。
脱贫攻坚新阵地
按照全省产业脱贫“8311”发展思路以及全省沙棘林改造及经营管理现场推进会精神,为了将沙棘林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沙棘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让沙棘真正成为生态脆弱区域和贫困地区的生态之果、脱贫之果,把“小沙棘”做成“大产业”,交城县多次组织专人在外出考察、学习、取经的基础上,规划全县三年新种植沙棘2万亩,提质改造沙棘林3万亩。
“开发式”复垦变“山庄窝铺”为“富民高地”,本着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的原则,交城县分类施策,对资源禀赋各异的村庄拓展发展新空间,特别是将发展沙棘种植融入到旧村开发中,着力凸显生态效益。依托曦晟源交城山沙棘基地等龙头企业的带动,该县水峪贯镇大游底村张家庄组复垦土地种植高原圣果沙棘520亩,项目完成收益后,按每亩可采标准果枝400公斤以上,每亩产值可达到800元以上,每年预计收益40万元,确保搬迁群众和当地群众稳定增收。
第八届国际沙棘协会大会即将启幕,为了迎接好这一盛会,提供交城县发展沙棘产业的独特经验,目前,交城县全县上下正积极筹备,全力实施,打造精品,围绕种植、改造、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在强化管理、创新机制、规模经营等方面上实现新突破,将交城打造成全省重要的沙棘工业原料林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