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文化的影响力决定一座城市的魅力,也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百姓生活质量。今年以来,孝义市大力推进一系列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在全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以巩固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水平为主线,聚焦人文城市建设,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年”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年”为抓手,认真组织实施各项文化工作,搭建愈来愈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图书馆里觅书香、文化馆里赏画作、博物馆里寻历史、非遗文化进校园、特色展出花样多、剧院里面演大戏、晚会送到家门口、公益培训选择多;文化广场遍村庄、文化“种”到乡村里……孝义百姓需要的,就是文化的指向标。
从繁华城市到淳朴乡村,回首凝望,孝义市从未停下努力创新、贴近百姓的步伐。文化惠民,让孝义这座城市悄然地发生变化。每到傍晚,孝义市人民广场上热闹非凡,广场中心,男女老少伴随着悠扬的舞曲舞动;广场西边,拉着二胡、哼着戏曲的老人们闭目颔首陶醉其中,听众也和着节奏,轻打节拍;而位于广场最北边的儿童游乐场,孩子们的嬉笑声不绝于耳……如今,遍布城乡、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场所正成为孝义市人民群众的文化大乐园。
近年来,孝义市本着“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乐民”的宗旨,在发挥文化优势、服务民生发展方面积极实践探索,不断完善文化设施,打造文化品牌,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普惠民生 彰显文化活力
时下,孝义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人民群众在感受到经济富裕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文化惠民的乐趣和启迪。可以说,该市的“文化惠民”活动正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既唱响主旋律,也提升了精气神,更凝聚了民心。同时,该市结合实际情况,不定期举办各类主题性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方式潜移默化地教育群众,帮助群众摒弃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实现文明素质的提升。
大型文艺展演实现文化乐民。为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该市定期举办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大型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奉献精彩纷呈的群众性文化大餐,搭建展示才艺和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共创和谐、共享成果的浓厚氛围。每年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七夕等传统节日和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纪念日,开展联欢会、文艺展演、传统庙会、非遗精品剧目展演、自乐班群众文艺展演、书法美术、摄影、剪纸及面塑作品展等十大系列文化活动。
该市着眼文化民生。今年该市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以“放歌新时代、唱响新征程”为主题,组织孝义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以基层为主阵地,全民参与,全员发动,市乡村三级联动,启动“歌唱希望·放飞梦想”农民歌手展演、广场舞展演、孝义市少儿绘画优秀作品展、孝义乡村旅游文化节、孝义市非遗文化创意作品展、孝义市非遗文化精品剧目展演等27项文化活动,为全市人民带来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举办“树立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民间艺术”孝义市少儿剪纸作品展;组织200余幅摄影作品参加第十届山西省网络摄影大赛;组织合唱团参加第二届“心有力量、歌声响亮”合唱大赛;与山西晋风乐团合作编排木偶长绸、变脸、喷火等特技表演参加由山西卫视、广东卫视联合举办的大型真人秀节目《国乐大典》录播,被授予“最佳组织奖”。在市图书馆设立“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并组织70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
同时该市坚持资源共享理念,以数字化为载体,完善提升农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运行模式。为群众提供文化活动的平台和展示风采的舞台,实现了文化惠民“读有书屋、唱有设备、演有舞台、学有辅导、跳有广场”,遍布城乡的文化设施成为群众求知的园地、娱乐的舞台、活动的中心。
深挖底蕴 留住孝义记忆和文脉
城市的发展,文化是血脉,是灵魂。近年来,该市利用学校、演出单位开展对孝义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研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掘弘扬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依托孝义碗碗腔木偶剧团、文化馆等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与旅游、城市建设等深度融合,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塑造自己的文化品牌,打造孝义崭新的文化名片。借助资源优势,围绕“胜溪湖森林公园、孝河湿地公园、金龙山、三皇庙四个国家4A景区”做文章,打造“孝义文化旅游”品牌,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同时,还组织开展非遗文化保护单位和传承人传习展览、展示、展演评比活动,在该市中小学校设立非遗文化第二课堂,开展剪纸、面塑、皮影、碗碗腔、木偶、杨氏太极拳等7个非遗项目进校园系列活动,整合孝义市皮影木偶剧团演出有限公司与孝义市非遗文化综合传习中心艺术优势,依托57个非遗文化项目,整体申报山西省首批对外文化交流基地,今年6月4日通过山西省文化厅评审,成为全省10个入选单位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县级单位。
同时结合传统文化打造幸福美丽乡村。运用传统文化打造美丽乡村,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资源。在工作中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通过乡土文化的个性化展示,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为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
书香孝义 读出文明新风尚
近日,该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展开展,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展板上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素描、水彩、国画,主题丰富、墨色淋漓、色彩斑斓、气韵生动;书法作品纂草行楷,诸体皆备,或清新隽永,或庄重古朴。作品来源于市书法协会和美术协会的会员和书画爱好者,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仅有8岁。
该市组织读书协会、全民阅读辅导员,依托农村(社区)书屋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和读书看报、讲座培训及“我的书屋、我的梦”征文活动。以3个月为周期,3000册图书为单元,组织5个流动图书组在农村、社区图书阅览室和各类社会“书吧”布展,流动图书量3万余册。完善6个乡村文化记忆示范点。开展“你读书、我买单”活动,累计流通图书1万余册,受益群众9000余人次。开通“数字阅读平台”,免费供读者查阅读书30余万册,这些活动将成为孝义市新的温暖的文化符号。
依托公共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该市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以乡村文化活动为中心、农村社区书屋为阵地,在乡镇设立市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分馆,农村、社区设立服务点。以“让图书动起来、专业文艺教师走下去和群众文化活动活起来”为基本路径,逐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按照统一规划布局、设施标准、功能划分、业务管理、绩效考评和统筹专项资金、人员、资源调配、服务供给、志愿服务“五统一五统筹”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该市“三馆一站”免费开放项目19类26项,每周免费开放时间均在48小时以上,实施“政府买单、群众看戏”文化惠民工程,送戏下乡252场,覆盖全市17乡镇街道126个村(社区),孝义皮影戏巡演51场,组织公益电影放映3205场次,寄宿制学校放映79场,城市放映400余场,实现农村和寄宿制学校每月一场公益电影全覆盖,逐步扩大社区、企业、机关公益电影覆盖面。组织“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主题文艺巡演活动11场、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文艺巡演110场,面向社会美术爱好者进行美术知识讲座23场。
“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无止境,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无止境,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止境。”孝义市文化局负责人告诉笔者。历史文化传统是深深根植于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记忆和生命。“郑兴割股奉母”“义虎勇救樵夫”“尉迟恭举义降唐”……千百年来,感人孝行,动人义举,积淀起孝义这块土地的文化基因,在皮影、碗碗腔的悠扬旋律里,历朝历代的孝行义举春风化雨般深植民心。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特色是城市的特色,孝义正让先进文化之花盛开孝义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