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同的声音”并非都是“杂音”,也不乏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毛主席曾说过:“治理国家最怕的是鸦雀无声。”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可以使正确的决策得到多方面论证,不完美的决策得到补充,错误的决策得到修正,更重要的是,领导干部勇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可以鼓励干群敢于讲真话,使更多的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不同的见解。
勇于听“不同的声音”是党性的体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作风。能不能听“不同的声音”,反映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水平。但在现实中有一些领导干部自以为干革命工作几十年,经历过无数风浪,涉过无数险滩,工作经验丰富,作决策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和不同的声音;也有一些领导存在官老爷思想,喜欢搞“一言堂”,平日里高高在上,不问下情,即使到了基层,也是前呼后拥,与群众的声音相隔绝,这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格格不入。
勇于听不同的声音是人品的体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习总书记指出,要容得下尖锐的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干部群众有不平之声、不满之意,甚至发牢骚,大都是因为我们的领导干部和部门工作出了问题和失误。对于我们的工作和行为,干群总会有看法、有评价,其中有肯定、赞扬的,也有反对、批评的,还会有各种意见建议和要求。作为领导干部要以提高所辖管的地域、部门工作上台阶为出发点。听到肯定赞扬的声音,要保持清醒,保持警惕,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保持不断奋进的势头,把工作做得更好。当听到反对声、批评声,要反思工作得失,要甘当“小学生”,虚心接受,诚恳求教。以对党和部门建设负责的态度,投入到一切为脱贫攻坚夺取全胜的工作中去。
勇于听不同的声音是胸怀的体现。不同的声音可能会伤害一些人的面子,甚至有时让人下不了台,但却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不犯错或少犯错。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有胸怀气度。不能净拣好听的听,净挑爱听的听,不能带着事先设计好的“图纸”去听意见,更不能对提意见建议的同志进行排挤和穿小鞋,利用权力进行压制、打击。
“忤意皆诛死,所言谁肯忠。”听不进不同意见只能使我们自塞耳目,脱离群众,严重损害党的威信,对党的事业和所辖管部门单位建设是有害的,而多听“不同的声音”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