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23日,亿万农民迎来了首届“中国丰收节”。在中阳县暖泉镇万亩核桃示范园,满目青翠,果实累累,清风吹过,空气中飘散着核桃特有的香味,基地的员工们每天早出晚归忙着采摘核桃,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多年来,中阳历届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生态立县、核桃富民”战略,咬定目标,久久为功,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经济林、生态林“双覆盖”。目前,中阳县已建成20万亩优质核桃基地,覆盖了65%的农民,全县农民人均达到2亩,贫困人口人均3亩,核桃产业成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
中阳县立地条件差,十年九旱,交通、水源是制约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做大做强核桃产业,中阳县依托已有20万亩种植面积的核桃,全县开展品种改良,在核桃主产区选择立地条件中上等,果农积极性高,相对集中连片的核桃树,通过高接换优,实现“一村一品”区域栽培,使核桃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同时,中阳县还持续探索核桃的深加工方式,如枣夹核桃、核桃露、核桃油等,规模越做越大,效益越来越好。此外,该县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硬化核桃林田间道路1000公里,配套旱井3000眼。为了加强技术力量,该县设立正科建制的经济林服务中心,解决好“谁来管理”的问题。在财政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动员企业、机关包联共建,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并建立省、市、县三级核桃示范园40个,做好示范带动,科学推进。为有力地保护已有的绿化成果,目前,中阳县在林区建设了防火通道、蓄水池、避雷针、公式望塔等基础设施,为护林防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阳县着力提高科学管护水平,该县原有自然生长的核桃树相当多,因缺乏管护技术,效益不太好,村民们对发展核桃种植不是很有信心。政府聘请县林业局经济林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深入各村,通过多次的培训学习,提高农民科学管护素质,让更多农户掌握种植核桃的科学知识,大大提高了种植核桃的效率。中阳县倾心打造中阳核桃品牌,打造有机核桃、富硒核桃基地,开展绿色无公害产品、富硒核桃产品认证工作,打造品牌,实现人无我有,赢得市场。同时拓展核桃销售渠道,利用电商平台,推广核桃产品,提高中阳核桃的知名度,真正做到增产、增收。该县的核桃加工企业慧仁核桃有限公司、鑫琪物流公司对核桃进行订单收购,对贫困户以高于市场价一元的价格进行收购,既保证全县核桃的销售,也保证了贫困户核桃的收入。
中阳县坚持以生态建设为战场, 打好生态治理、脱贫攻坚“两个战役”,大力推进核桃经济林、生态林提质增效,确保贫困群众既能通过核桃产业获得生产性收入,还能通过护林造林获得劳务性收入,生态与生计相统一,收到了经济林、生态林提质和生态增绿、群众增收“双提双增”实效。如今,中阳县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强、群众富、具有中阳特色的产业振兴新路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再没有比丰收更暖心的耕耘。核桃产业的迅猛发展,加快了中阳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昔日的荒山荒坡如今已披上了绿装,长满了“摇钱树”,变成了“绿色银行”。 (冯新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