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晓婷 路小飞
沙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它药食同源,果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是世界植物群体中公认的VC之王。近日,随着第八届国际沙棘协会大会现场观摩会在交城县的成功举行,国际沙棘协会以及全球40多个国家的沙棘专家、国际友人的目光汇聚于此,对交城沙棘产业发展现状、改造模式以及扶贫利益连接机制进行了详细了解,向外界提供了一扇观察交城县发展沙棘产业的窗口。
规模化种植,打造独具交城“基因”致富果
世界沙棘在中国,中国沙棘在山西,山西沙棘在吕梁。吕梁拥有山西最大的连片天然沙棘林区,被誉为“沙棘王国”,其中,交城全县野生沙棘总面积达10万亩以上,产地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在山西省内属于较高水平,决定了交城沙棘具有口感好、果实大、产量高的特点。
会立乡中华沙棘基因库(双家寨——中庄万亩沙棘改造示范园)作为此次现场会的观摩点,也是交城县野生沙棘核心分布区,总面积将近5万亩,平均海拔1500m以上和全年光照时间长、早晚温差大等因素让野生沙棘在这里积累了营养物质,经科学测定,每百克本地沙棘果中,维生素C平均含量高达1500毫克,远远高于平均值850毫克。
为了充分将全县沙棘林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沙棘产业加速发展,让沙棘真正成为生态脆弱区域和贫困地区的生态之果、脱贫之果,按照全省产业脱贫“8311”发展思路,交城县立足自身独特的自然气候和10万亩集中连片天然沙棘分布,依托省林业厅沙棘林改造建设项目,分别采取带状疏伐、择伐疏伐、补植补造、平茬复壮等技术措施,实施沙棘林改造5300亩、补植补造1800亩,形成了7000亩的沙棘林产业基地,达到了通风透光、促进结果、方便采收、调整雌雄株比例的目的。
多主体参与,拓展扶贫新路子
交城县水峪贯镇大游底村张家庄组,村内山路崎岖,交通闭塞,生态脆弱,水电网络等设施不具备,在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搬迁后,该村“两委”和结对帮扶企业瑞峰矿业公司协商成立宏大农林牧科技开发公司,在张家庄组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形式,发展沙棘产业,实现土地、荒山荒坡流转收益分红,农民增收。项目完成收益后,按每亩可采标准果枝400公斤以上,每亩产值可达到800元以上,每年预计收益40万元,确保搬迁群众和当地群众稳定增收。
按照“打造典型、示范引路、全面推开”的思路,交城县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破零”机制,扶持能人大户、合作社通过承包、入股、租赁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带动贫困户780户1900人,依靠沙棘产业,实现劳务增收、入股分红,资产收益,增收脱贫。
产业化发展,探索沙棘新前景
交城,是吕梁发展沙棘产业的一个缩影。为了把“小沙棘”做成“大产业”,在打造沙棘示范基地的同时,交城县与山西曦晟源、吕梁野山坡等沙棘加工龙头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未来的2—3年内,通过流转群众土地,新种植沙棘2万亩,提质改造沙棘林3万亩,使全县沙棘工业原料林基地达到5万亩,以此为依托构建基本完善的沙棘加工营销体系,形成沙棘精深加工产业链,全面做强做大沙棘产业,把交城打造成为“种、养、管、加工”全产业链沙棘工业基地,使沙棘产业成为全县生态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农民致富的新平台、扶贫事业的新阵地。
据交城县林业部门负责人介绍,在沙棘产业的精、深、细发展方面,下一步该县将联合沙棘产业开发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大规模沙棘栽植,扩大种苗繁育和栽植基地规模,打造沙棘新产业,并与全域旅游相对接,开展“沙棘文化采摘节”等活动,拓展扶贫路子,推动沙棘产业做大做强,助推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