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4日开始,“第四届著名作家看山西”采风团的10位作家在吕梁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采风。作家们观名村、看企业、游景点、访农村、进革命教育基地,对吕梁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光荣优秀的革命战争传统,优美壮观的自然风光和吕梁人在转型发展中的拼搏奋斗精神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目前,吕梁在破解资源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将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9月8日召开的第四届著名作家看山西——吕梁行座谈会上,作家们结合各自的经历和感悟,经过深入思考,对吕梁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撑,这样才能走出去、引进来。《人说山西好风光》中的“右手一指是吕梁”数十年来对吕梁旅游起到了积极的推荐作用,而本届吕梁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提出了“山口村庄”的旅游发展思路,四处景点在对外推介上还存在一定短板,比如宣传和文化造势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建议吕梁市委市政府邀请国内外的文旅创意团队或知名旅行社对吕梁市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策划,并用多种形式进行积极推介,使文化旅游成为地方的支柱产业。
江苏作协原专职副主席赵本夫说,吕梁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少年时代就知道了刘胡兰的故事,青年时代读了马烽的《吕梁英雄传》,因此可以说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吕梁精神的滋养。吕梁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一代女皇武则天,他们影响了中国的命运,甚至改变了中国的一些发展方向和走向。
这次看了很多地方,他感触很多。吕梁为中国革命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另外吕梁也是一个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历史遗存很多,像黄河边上历史古镇碛口全国很少见,这种大气、这种浑厚是全国其它地方没法比的。他认为碛口现在还较为粗糙,而周庄等景点景区非常精致,如果能够再进一步把一些景点进行深入开发,把传统文化历史遗存和现代消费观念、文化观念结合起来做,碛口确实会成为宣传吕梁、宣传山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
黑龙江作协副主席阿成认为美食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年轻时他就对山西的刀削面情有独钟,他是奔着一碗刀削面来的,但收获的却远远大于一碗面。
这次来山西他仍然是怀着一颗年轻的心,怀着一颗当年红军东征的心,怀着一个晋商发家致富的梦想。如果说他们这一代人没有受过山西文化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山药蛋派文学、《人说山西好风光》歌曲等现在仍能打动人心。电影、小说、歌曲等许多东西在全国有如此广泛影响的也只有山西,这就是山西的文化优势。
吕梁要做大文化的话就要做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生命史、奋斗史、开拓史、革命史的一个源头和象征。这次来到黄河边上感受夜黄河,感受那种刺骨的寒风,那种历史的穿透力、正义的感召力,在心中蜂拥而至,他会把这种感受融合进他的文学作品中。他希望吕梁继续光大文化自信,因为这里有潜力可挖,有资源支撑。另外,他认为参观的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纪念馆、林迈可李效黎纪念馆等展馆,内容彼此重复交叉的比较多,他建议要注重各个场馆的特色,避免内容重复。同时建议于成龙故居和廉政文化园,不能只注重好玩,要丰富相关内容。
天津市作协副主席肖克凡说,这次吕梁之行,收获很多,也有很多让他惊讶的地方。他认为吕梁的红色文化非常丰富,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对推进中国的历史进程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在吕梁在红色旅游这一块做得很不错,无论是红色教育,还是场馆展览等都很好。但是红色旅游本身也要有一个市场,需要进行深度开发,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另外,他认为山西这个地方的文化积淀特别深厚,是非常有本钱的,吕梁要抓住自己的特点,进行纵深开发,这样才能在山西脱颖而出。他指出像碛口这种古镇,在市场开发上一定要突出它的特色,要进行创新,不能走过去的老路。比如可以做一个玻璃小葫芦,里面装上几滴黄河水,这就是一个商品。游人带上这个小葫芦,就等于把黄河带回家,这既有宣传价值又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他认为吕梁有很多其它地方没有特色产品,一定要好好开发,把黄河这篇文章做好。
大连市作协主席素素表示,她特别想来山西,她对山西有一种内心深处的敬仰。因为她觉得山西在文明的上游、文化的源头。通过这次采风,她认识到在三晋文化里边,吕梁有独特的一种文化、一种地域、一种风情。吕梁历史悠久,从杏花村开始,它在中国历史上,一些重大的历史节点里面,没有空白、没有缺席,且有无数的亮点,从上古、远古一直到近代。她认为吕梁的文化资源太厚实了,作家能写的东西也太多了,吕梁有很强的后发优势,有好多宝贝东西值得挖掘。她非常遗憾,山西包括吕梁有许多带有历史文化符号的文物被其它地方的人买走、偷走、拿走了。她建议当地政府一定要把山沟里、乡村里现存的这些文化遗存、文化资源,真正保护起来,不能让它再流散出去了。
吕梁除了历史悠久,令人敬仰之外,她认为吕梁的红色文化在全国也有很大的影响。刘胡兰,在她少年时期就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烽的《吕梁英雄传》和山药蛋派文学流派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还有贾家庄是很大的一个中国符号,从50年代到现在红旗不倒,是中国农村经济的神话,是当代的传奇。
她指出作家们来吕梁采风,是要提高吕梁的知名度,发展吕梁的文化和旅游业。如果一个旅游没有文化来支撑的话,就特别肤浅了,因此做旅游这个文章的时候,就应该分出几个层次,如旅游、游行、度假,根据不同的层次为游客设计不同的旅游产品,以提高吕梁文化旅游业的层次和档次。另外,她建议在细节上一定要注意,如垃圾桶不要放在景区最显眼最重要的位置,颜色要与景区协调,不能在古色古香的寺庙,突然出现一个颜色无比鲜亮的配套设施。
人民武警出版社副社长温亚军第一次来到吕梁,感到山西的许多精华都在吕梁有体现,从吕梁感受到了山西的文化内涵、山西的历史。吕梁的文化都非常了不起,如晋绥革命根据地、刘胡兰、于成龙、水旱码头碛口古镇等都让他对山西、对吕梁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尤其是吕梁护工亲自讲述的故事,让他很有感触。贫穷的山区妇女靠自己的双手,学得一门护工技术,外出打工维持家庭生活,非常不容易。她们这种善良、勤劳、无怨无悔的精神和品质应该大力宣传和发扬。
来过四次山西的著名诗人曹宇翔,第一次来吕梁就有很深的感受。他说,吕梁这种高天厚土和大自然的壮美,和江南的美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对这种高天厚土、大河山川,每个人都应该心存敬畏。他从山西战友和吕梁人民的身上看到了淳朴、勤劳、善良、热情等很多美好的品质,让他很受教育。他认为这里勤劳的人民、英雄的精神和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值得作家、诗人大书特书。这次回去以后,他准备用吕梁提供的这些丰富资料和这次采风的所见所感好好写一些读者耐读的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小说选刊》副主编李晓东说,从小读的《吕梁英雄传》、听的刘胡兰故事、唱的《交城的山交城的水》、学的《葡萄树下》给大家的印象都非常深刻。这种吕梁精神和文化传统,在每个人身上都会产生重要的滋养,使大家有一种精神航向的感觉。通过几天的采风,他收获很大。吕梁文化底蕴浓厚,目前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文化内容丰富起来,他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红色文化要从细节上充实起来。比如把《吕梁英雄传》里的吕梁精神和新时代的吕梁精神结合起来,让人切身感受到吕梁的英雄精神和英雄形象的传承。吕梁的红色旅游还需要深入挖掘,可以向武乡学习一下,在景点设计、场景营造、互动体验等方面增加内容,探索一种红色文化的吕梁模式。另外吕梁把习仲勋同志的文章做的比较充分,但还可以到甘肃庆阳市和两当县取取经,把习仲勋等革命前辈的事迹进一步丰富完善,全方位进行宣传。
二是廉政文化要做好。现在的于成龙廉政文化园成了一个服装秀的地方,穿上古代服装拍拍照片。其实除了于成龙,中国的廉政文化还很多,比如海南海口市把海瑞廉政文化做得很充分。吕梁要依托廉吏于成龙把吕梁的廉政文化丰富起来,把周边的相关旅游带动起来,建成一个中国廉政文化研究教育旅游基地。他特别强调,在于成龙故居院子里看到一棵非常粗大的卫矛树,灌木变成了乔木,在全国应该是绝无仅有的。他在甘肃天水工作期间见过两株比较大的卫矛树,每年高考前家长会带着孩子去摸摸那棵树,灌木变成乔木有“此木成才”的含意。如果吕梁把这棵树进行开发包装宣传,那带动的经济效益会不得了。
三是提高北武当山的知名度。北武当山的环境很好,可惜在五台山、恒山等名山的包围中,名气不是很大,但北武当山的真武崇拜是一种皇家崇拜,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就信仰真武大帝。要把北武当山做大,就山西做山西不行,可以从海外往国内推。比如在台湾或东南亚搞一个活动,让海外华人来寻寻根,祭祭祖,也可以让海外朱氏来这里寻找真武大帝,慢慢提升北武当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秘书长戴希说,这次来吕梁对“山西是个好地方”有了切身的感受。吕梁的红色文化非常深厚,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为新中国的诞生和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伟大的贡献,对吕梁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他表示,回到湖南以后,第一要为宣传推介山西吕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宣传吕梁的红色文化和优美风景;第二要促进湖南常德和山西吕梁开展文化交流;第三要为吕梁留下一点文字,因为吕梁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开发创作。同时,他对吕梁的历史人物武则天比较感兴趣,他希望能够深入挖掘一些有关武则天的传说和故事,写成微小说文学系列作品,既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又可以丰富景点内容,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业发展。
香港商报副总经理徐文说,这次来吕梁没想到有这么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这些资源海外朋友知道的还很少,比如,佛教、教道,北武当等,香港人对这些很感兴趣,因此吕梁应该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尤其是应该到香港、澳门等这些国际城市做一些旅游专题推介。香港商报在2017年成立了一个全球商报联盟,成员是欧美、东南亚等世界主流华文媒体,有70多家成员,以后可以和吕梁合作,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这对推动吕梁的文化旅游发展会有很大的好处。他还指出,香港是实现对外宣传的一个很好的窗口和平台。境外脸书(Facebook)用户有30亿之多,香港商报可以帮助吕梁作一个“脸书”专页,向全球推广整个吕梁的招商引资、旅游等各方面的内容。他建议吕梁可以针对海外旅客在碛口搞一个黄河文化节,让香港的旅游商家和游客踩踩点、走一走,设计一些适合港澳、海外的精品路线出来,在香港打开知名度,那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很快就带动起来了。
座谈会上,赵本夫、肖克凡、素素、阿成、戴希等作家对吕梁山护工都很关注,也深受感动。他们认为这是吕梁市委、市政府选择的一条非常好的精准扶贫道路。吕梁山护工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不仅能够增加农民家庭的经济收入,而且能够开阔农村妇女的视野、眼界,提升吕梁人的精神境界、文化水平,改变她们的生存状态,让她们的精神、身体得到了极大释放,提高了她们的生命质量,意义远远超过扶贫本身,简直可以看作是第二次妇女解放。
作家们建议,吕梁要请一个国内有分量的报告文学作家,追踪几个典型人物,展现每一个人的命运变化,把吕梁护工全方位、全景式、多角度地呈现出来,真正打造一个吕梁护工品牌。这样一方面可以把吕梁护工的品牌宣传出去,另一方面从政治意义上说,也可体现吕梁在精准扶贫方面非常具体化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