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真情帮扶润物无声

——记汾阳市扶贫干部王嫦娥

□ 朱敏 魏利敏

在汾阳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石庄镇,有这样一位干部,刚40岁出头,但工作却很扎实吃苦。作为一名女同志,用最美好的年华,扎根在最艰苦的地方,啃最难啃的骨头……2017年底,全镇九个贫困村实现全部整体脱贫,其中凝聚着她的智慧和汗水,她就是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扶贫干部王嫦娥。

石庄镇位于汾阳市西南边远山区,下辖18个行政村,在汾阳市的13个贫困村中,石庄镇占了9个,全镇共有674户、1640名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不一、人员构成复杂。而对于王嫦娥来说,这里也是她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作为驻村领导和石庄镇分管扶贫工作的干部,肩膀上扛着的是全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扶贫就要扶真贫。”王嫦娥严格按照这个扶贫原则开展工作,让贫困户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解真难。要使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除了输血救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强化造血功能。四年来,王嫦娥积极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加强核桃经济林的发展。近两年,全镇新发展核桃经济林645亩,完成核桃树标准化综合管理1930亩,发放核桃树专用肥2130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核桃树的产量;做强做大畜牧产业。与山西新大象养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汾阳市石庄镇新大象养殖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现代化的万头养猪场,由大象公司控股、经营、管理,每年按照贫困户入股的15%进行分红,三年贫困户可得到一定稳定收益,有效助推脱贫工作;因地制宜鼓励散户养殖。谷雨公式村投资为120户贫困户发放240只优质种羊,为83户贫困户发放83只优质种养,从而为每户贫困户带来稳定月收入,促进贫困户增收。

施真策。精准扶贫,关键是政策要精准落地。在王嫦娥的努力下,通过给企业奖补资金的方式,促进贫困人口就业,2017年有35名贫困人口到企业就业;通过护理护工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素质,培训护理护工、农村实用性技术人才等共计247名;实施雨露计划全覆盖,四年来,累计资助各类贫困学生99名;低保救助大兜底,全镇已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112人享受低保救助;健康扶贫“双签约”,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294户、358人与镇卫生院签订了服务协议书,确保贫困群众“就医有保障,报销有人管”。

倾真情。经过调查走访,王嫦娥了解到石庄镇的贫困人口大多为老弱病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她把脱贫攻坚工作的突破口放在了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上。为此,她因户施策,对危房改造主要采取了对旧房加固修缮的方式,既节省资金,又效果明显。2015年,市里下达石庄镇的危房改造指标是150户,但通过她积极争取,调剂其他乡镇的未完成指标,全镇实际完成360户改造任务,翻了一倍还多。四年来,全镇共改造危房985户,住房困难户基本实现了应改尽改。低保工作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为了将低保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她不仅将政策宣讲到了镇村干部,而且宣讲到了全镇十八个村的每一户,既保证了村民对这项工作的有效监督,更促进了村民的理解,确保低保工作始终在融洽的氛围中进行。短短一个月时间,在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下,全镇196户、369人依据政策享受了低保,占到全市的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