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时事

实施一河一长 打造一河一景

□ 解德辉 刘小军

交城是汾河一级支流文峪河与磁窑河的源头县,文峪河流域总面积4050平方千米,交城境内流域面积1475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36.4%;磁窑河河道总长86.4千米,交城段长35千米,占河道总长的40%。交城境内河长93千米,占河道总长的58.1%。为此,交城县委、县政府提高政治站位,精准对标实施,压实两个责任、攻坚三大任务,强化四项制度,创新推出了“234”河长制工作法,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压实两个责任,构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工作格局。压实三级河长纵向责任制。全面建立三级河长制。成立了县河长制工作领导组,出台《交城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建立全县10条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县、乡、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设立县级河长10名,乡级河长10名,村级河长94名。由10名县委政府领导担任县级河长,由10个乡镇乡镇长(或党委书记)担任乡级河长,由沿线94个村两委成员担任村级河长。实现护河员全覆盖。制定出台《交城县护河员选聘管理考核办法》,在河流沿线主要行政村选聘上岗100名护河员,主要行政村护河员平均管护1—3公里河段,对管辖范围内倾倒垃圾、乱搭乱建、毁损河堰、非法采砂等现象做好“护河日志记录”并及时上报乡镇河长制办公室,达到河段“网格化管护”效果。建立“优秀河流管护员”评选制度。根据年度考核结果,评选优秀河流管护员,激励广大护河员高效履职。压实统筹联动横向责任制。形成部门联动整体合力。由河长办成员单位包联乡镇,每单位负责一个乡镇,配合河长办督查乡镇河长制工作有效落实;县乡两级河长办密切配合,做到政策、行动、力度“三个一致”,形成河流保护强大合力。实现“一河一策”分类保护。本着“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兴利避害、永续利用”的原则,综合考虑10条河流现状,针对水资源保护、水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目标任务,编制完成“一河一策”保护方案,确保河流保护组织、制度、经费、队伍、机制、监督等落到实处。

攻坚三大任务,抓牢源头防控、标本兼治工作重点。攻坚流域环境整治。实施文峪河源头治理工程。结合“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以“防洪、生态、景观、人文”和谐统一为目标,在文峪河沿线重点打造10多个“人水”和谐示范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河流治理,以河流治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河道环境综合治理,今年全县已投入310万元,整治河道35公里,清理垃圾及淤积3万余立方米,10条主要河流河道基本实现水面无漂浮物、河中无污泥、河道堤岸无垃圾、河道畅通无障碍的“四无”目标。加强河道执法监管,水利、环保、国土、住建、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河道“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共拆除违章建筑20余处,封堵排污口40余个。攻坚水污染治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大力实施“421”水污染治理工程。“4”即4个污水处理厂:庞泉沟污水处理厂10月底正式投入使用,打造乡村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和西营镇污水处理厂完成调试和配套管网建设,正常运行后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县污水处理厂投资4800余万元实施升级改造工程,氧化沟处理工艺改造为A2/O处理工艺,10月底进入调试、培训、试运行阶段;“2”是实施两河治理,大力推进总投资9亿元的磁窑河、瓦窑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改善生态环境,预计3年内完工,建成后可显著提高两河水环境质量;“1”是投资6000万元,启动磁窑河断面水质深度处理工程,已完成可研设计,正有序推进工作。严控企业违法排污,对生产废水不达接收标准的企业进行了预处理,对未建设预处理设施的涉水企业进行了停产整治,完成了20户涉水企业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提标改造,并为排污口全部配套建设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的自动监测平台联网。攻坚水资源保护。加强水源地保护,全县共有2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9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按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规定设置了界碑、交通警示牌和宣传牌等标识,共设立界标50余块,对破损的全部进行了修复,所有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质达标率100%。严控面源污染,出台《交城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对河流规定范围内的畜禽养殖企业进行搬迁并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大流域范围内高效农业发展力度,在文峪河沿线发展吊装木耳大棚150余个,有效减少农业化肥、农药等污染源对水环境的破坏。

强化四项制度,夯实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工作保障。强化责任落实制度。制定出台了“两方案、五办法、八制度”,内容涵盖会议研判、信息报送、工作督查、河长巡河、责任追究、工作考核等多方面,确保压力层层传递,责任有效落实。强化河长巡河制度。县级河长每月至少巡河一次、乡级河长每旬至少巡河一次、村级河长每周至少巡河一次。今年县级河长累计巡河23次,乡级河长累计巡河73次,重点以清除河道垃圾、查处污染物源头为主,以“巡河制”促进了“河长制”有效落实。强化全民参与制度。在河流沿线设置乡级公示牌和村级公示牌140个,明确标明河长职责、河湖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公开监督举报,提升了公众对河长制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聘请30余名老干部担任社会监督员,对河湖管理保护效果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价。在河流沿线粉刷“河长制”宣传标语100余条,电视台、《掌中交城》《新交城》等平台开辟专栏,形成全民落实“河长制”的浓厚社会氛围。强化督查考核制度。出台《交城县河长制工作督查办法》《交城县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文件,由县环保局、水利局组成专门调查队伍,对文峪河交城段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查,全段共发现排污口15处,其中养殖排污口1处,旅游排污口2处,宾馆、饭店排污口12处,已全面整改;由环保局、水利局、公安局组成河长制工作联合执法队,对各种涉河涉水事件进行及时查处和处罚,共查处涉水案件11件,行政拘留2人,行政罚款92万元,有效遏制了各类涉河涉水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