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敏 郝健
在汾阳市峪道河镇褚家沟村,总能见到一个一身土两腿泥,脖子上搭一块白毛巾的忙碌身影。帮村民打扫卫生、担水、锄地、拨玉米,他就是汾阳市褚家沟村驻村工作队员兼任第一书记张耀。两年多来,他以扎实的工作作风,饱满的精神状态,活跃在褚家沟村的每一个角落,为当地群众出思路、干实事,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谋发展。
基础设施扶贫
改变山村面貌
褚家沟村位于汾阳城西北12公里的丘陵山区,全村现有人口119户,共34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86人。党员16名,平均年龄65岁。耕地1600余亩,人均4.6亩。村民以种植核桃为主导产业,小米与玉米为辅,村里既无村办企业,也无集体收入,属于典型的贫困村。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村里的民房都建在一道坡上,人畜饮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问题;土地浇灌也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问题,村民的口粮地大部分位于坡顶,均为旱地,一遇少雨季节,农作物产量就减半,村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田间道路雨后泥泞,村民下地种田很是不便。
针对这些情况,张耀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 2016-2017年落实了人畜饮水工程、高灌溉提水工程、生产道路硬化工程、沥青路硬化项目工程、村庄美化项目工程、村委整修工程和文化广场硬化工程,并且将整村外墙粉刷一新,道路两旁都种上了树,进行了绿化。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完成,使得褚家沟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个个乐开了花。张耀和驻村工作队抓紧时机,广泛宣传脱贫政策,村民的意识发生了悄然变化,看着村子一天一个新变化,他们的心思活泛开来,很多贫困户开始积极配合工作队的工作,开始设想怎样规划自己的美好生活。
产业扶贫
点燃村民创业激情
要想致富就必须发展产业。家有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成了张耀最大的工作方向。
张耀深知引导不如带领,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才会取得他们的信任。因此他亲自承包了贫困户武云高的2亩土地3年的经营权做试验田,先后种植了20多种无公害蔬菜,引进了大酸枣嫁接技术和苗本,种植了特等高粱。在今年秋天,他的试验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自古就只会从土里刨食的老百姓看到了同样的土地真能创造不同的收益,对第一书记有了更深的信任,褚家沟五合惠农合作社顺利成立。
张耀还找准核桃修剪技能输出的路子,利用村里几个核桃树修剪能手培训村民核桃树修剪技术,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核桃树修剪服务队。这支服务队不仅为周边村庄提供修剪服务,还走出了吕梁、走出了山西,为省外核桃种植户提供了技术服务,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仅2017年就创收50余万元。
褚家沟村还紧邻汾阳最大的褚家沟水库,村内自然风景优美,人文历史浓厚。为了搞农家乐旅游,张耀跋山涉水做考察、搞调研,出资将村民废弃的土窑洞石头房改成四合院用于开展农家乐,将承包来的土地,改造成了农家乐采摘园,将淤塞的水洼修整成垂钓池。他还多次奔走旅游局和扶贫办寻求帮助,功夫不负有心人,褚家沟村在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正式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消息被传播开来后,多年静寂的褚家沟出了名,村民旅游创业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勤劳质朴的村民开始规划他们未来的美好生活。
培养良好习惯
重塑山村形象
面对褚家沟村民风淳朴,但多年来靠天吃饭、各户单干的习惯使得村民集体意识淡薄的情况,张耀在驻村以来,紧密配合村两委主干开展工作,完善了各项制度。每当夏天,他便利用自己的投影仪和笔记本电脑,在村里连续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和吕梁山护理护工宣传片,让老百姓聚在一起看看电影,议议村务,丰富一下精神世界。每当冬闲,他就组织村民开开党会,看看每日农经,今日说法,议议时事,提高村民的政治意识。在他的不断努力下,村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慢慢得到了增强。秋收时节,他还亲自带领党员义务轮流照看核桃树,并激励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村务当中。农闲时节,他还号召引导全体村民义务植树、清理街道卫生。通过他的努力,义务劳作正在成为村民的一种良好习惯,小山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两年多的扶贫路,我用脚步丈量了褚家沟的每一寸土地,褚家沟山泉水滋养了这里的百姓也滋养了我,我在这两年里我收获了太多太多。虽然褚家沟村脱贫了,可在我的规划里,还有很多大事要干,发展副业、建冷库、建酒坊、建立干果烘干场;发展种植养殖业,让褚家沟村成为汾阳市的水果和肉篮子;发展乡村文化,组建话剧团、农民秧歌队等等。我总觉得一万年太久,一直在只争朝夕,我只有不断努力,催促自己‘快一些,再快一些……’”王耀在和村民唠家常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