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水天一色共潮生

——我市“河长制”促“河长治”工作综述

□ 本报记者 李雅萍

初冬时节,冬阳斜照三川河面,如鱼鳞般金光熠熠,岸边仍有水草迎风摇曳,宛若一首经久不衰的歌谣,唱响了自然生态和谐的旋律。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本,活力之基。今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牢全面实行“河长制”、保障碧水清源“一条主线”, 通过建制度、抓长效、搞创新、强法治,纵深推进河长制工作,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景愈来愈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党政同抓 上下联动

出台河长“花名册”

吕梁位于山西省西部,东邻汾河、西界黄河,山高沟多,河流以吕梁山为轴线向两侧延伸,分别汇入黄河与汾河,黄河水系面积13760km2,汾河水系面积7228km2。全市大小沟道有17.69万条,1000km2以上的较大河流有9条,包括黄河水系5条,汾河水系4条。市管主要河道有文峪河、三川河、磁窑河、岚漪河、蔚汾河、湫水河、虢义河。

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按照中央、省关于河长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制定了《吕梁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李正印推动成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双总河长机制,并率先巡河,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市长王立伟多次主持召开河长制联席会议,听取有关部门对河长制推进工作汇报,协调解决各类影响推进河长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市人大常委会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纳入全年重要工作,并组织人大代表赴各县市开展执法调研。市政协同样将全面落实河长制作为年度协商计划,组织市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调研并提出建议。

按照习总书记“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指示,我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全市129条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全部设立河长,其中市级河长12名、县级河长133名、乡级河长483名、村级河长2559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河长管理制度已经形成。市级各河长主动履职,带头巡河,截至目前巡河累计达1.9万人次,发现问题1057件,整改完成1039件,3名履职不到位的县级河长被约谈。

守护一湾清流,留住点滴乡愁。我市坚持党政同抓、上下联动,把四级河长制组织体系覆盖作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

创新举措 依法治水

实现污水“全防治”

2018年3月,交城县某建材公司因偷排污水污染环境,被公安局行政拘留一人。

2018年6月,孝义市某水务公司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显示总磷、总氮、氨氮均值超标,被处以10万元处罚。

2018年7月,中阳某煤业公司生活污水运行不正常,被处以罚款10万元,并停产整治、挂牌督办,目前进入立案程序。

这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检察院驻河长制办公室检察联络室和配备“一河一警”保安制度以来,依法治水的缩影。

为了让绿水长流,我市坚持以制度创新作为推动河长制落地生根的要素。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河长巡河制度,除常规巡河工作外,每年集中开展两次“巡河周”活动,实现长效治水。今年集中“巡河周”期间,由市级河长签署的河长令就有12份,巡河人数达到2227人次,发现的627个问题都得到及时整改。在全省领先开发建设运行河长制信息平台,并对县乡两级的240名河长进行了技术培训。系统上线运行两月以来,205名河长使用系统上报各类涉河事件59起,逐步实现智慧治水。在全省率先成立市检察院驻河长制办公室检察联络室,持续加大水环境领域的案件查办力度。目前,全市立案督察106件,均已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已整改49件,初步实现了依法治水。同时,为解决河流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治安问题,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等违法犯罪,探索实施了“一河一警”保安制度,直接依法查办非法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今年在整治黄河生态治理违法采砂过程中,柳林县累计出动警力90多次,对8人进行了行政拘留,临县行政拘留2人,兴县行政拘留6人,为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我市对环境监督执法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全面建立起区域清、职责清、底数清的环境监管责任体系,对19个跨境断面水质达标实行了生态补偿考核,水污染防治目标基本实现,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优先 源头治理

水域“旧貌换新颜”

“河长制”推动着“河长治”的实现。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在清理整治河道的同时,加大源头治理力度,积极修复河道周边生态环境,确保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切实维护了河道健康运行。

水生态环境历史遗留问题是影响“河长制”工作推进的重要因素。围绕水污染、水环境和水生态治理,我市坚持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开展专项清河整治行动,专项清理河道垃圾、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活污水整治、排污口排查治理等行动,着力改善水域整体环境。目前,已清理垃圾等违章堆积物161万立方米、阻水林木及高秆作物1030亩、违章房屋285万平方米、非法采砂154处,清淤量186万方,共投入清障机械2.1万台班,投入清障人工3.9万工日,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同时,我市立足长远发展,科学规划,全市129条河流“一河一策”方案完成87%。在此基础上,我市全力推动“清四乱”保障河流生态治理保护工作,对黄河涉河违章建筑、河道内私挖滥采破坏河流健康等问题开展联合执法,取缔非法采砂点119个,集中封存管理240条采砂船,较好地实现了“黄河吕梁段无乱采滥挖、无乱堆乱弃现象,确保了河容整洁、河道畅通”的目标。

一水一渠总关情。我市争取上级资金4.15亿元,重点推进了河流源头和景区河源保护生态治理工作。同时全面推动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优化和河流断面水质监测工作,明确提出未进行行政审批或未登记的涉河排污口企业将不再给换发“取水许可证”,拒绝登记排污口的企业要采取封堵排污口措施。今年全市出动排查人数422人次,排查登记入河排污口130处,现已进入合理优化整治阶段,已申报待审批入河排污口12处。严抓各段河流水质监测工作,环保部门认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对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治理设施停运、超标偷排污染物、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我市河流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山也清,水也清,人在画中行……”村民自编的顺口溜,唱出了对河道环境改善的由衷喜悦。如今,随着河长制工作的不断推进,吕梁市不少河道水域“旧貌”换“新颜”:河道两岸垃圾少了,水更清了,岸更绿了,景更美了,河道更健康了。河湖水质逐渐好转,城镇、农村生活环境正在逐步变好,一个生态、宜居、美丽的吕梁正在晋西北黄土地上创造绿水青山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