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肖继旺 高小林 高凯
1978年,神州大地春雷乍起,改革开放拉开大幕。
回眸40年发展轨迹,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恢弘画卷、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响亮音符,汇聚成气势雄浑的宏大乐章。
方山在历史上是欠发达县份之一,产业结构单一,工商业极其薄弱,农业生产一直为当地主导产业。1971年工农业总产值806.2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96.86万元,占86.43%,工业产值109.42万元,占13.57%。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方山县坚持改革开放,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体制在坚持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向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方向发展。到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4108万元,其中一产产值1883万元,占45.84%;二产产值941万元,占22.91%;三产产值1284万元,占31.2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7元增为401元。
1990年代后期至2000年代初,方山县坚持“农业稳县、工业富县、基础强县”战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企业改制,大力招商引资,实施大项带动,加快加工转化,延伸产业链条。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9626万元。其中一产产值6519万元,占比33.22%,二产产值7374万元,占比37.57%,三产产值5661万元,占比28.84%,二产产值首次超过一产,同时第三产业占比逐年稳步提高。
2000年代中期至“十ー五”末, 方山县坚持以建设生态旅游强县为主体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规模化、旅游社会化的“一体三化”发展战略, 围绕“生态方山、人文方山、富裕方山”的总目标, 同时借助煤焦市场的兴盛,方山经济达到历史发展最快时期,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7396万元,三产比例为4.22:70.75:25.03,县域经济发展特征总体表现出以第二产业为主,以煤炭工业为龙头的多元化工业体系, 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4年的5027元提高到111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928元提高到2002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8620万元提高到49363万元。
2011年之后,方山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态势,第三产业优势日益显现,人民生活稳步提高。特别是2016年以来,方山县“紧紧围绕坚定坚持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放松,坚定坚持发展经济支持脱贫攻坚各项事业不放松,坚定坚持人财物向脱贫攻坚和民生事业全力倾注不放松;强力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强力推进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强力推进民生改善各项事业”,充分履行把方向、谋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团结一致,齐心干事,统筹推进各方面的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1.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6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20195元、4461元。
40年光辉的历程,方山风雨兼程、激情昂扬,开启了新的壮阔征程,开创了新的前进道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时下,方山县14.85万人民站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正在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聚集一切社会能量,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谱写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山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