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大爱惠泽暖民心

——我市民营企业实施精准扶贫纪实

□ 林燕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因村施策、精准帮扶的原则,组织民营企业开展“百企百村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行动,实施绿化一座荒山、治理一条沟域、扶持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帮助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转移就业一批劳动力、完善一批基础设施、提升一批公共服务、救助一批特困群众的“八个一”工程,掀起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作战攻坚深度贫困的热潮。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38户民营企业结对帮扶414个贫困村69201人,实施帮扶项目544个,其中,325户帮扶企业纳入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帮扶369个贫困村6.7万贫困人口,全省排名第一。10月16日,中阳县益源养殖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

合力攻坚,易地搬迁拔除穷根

在“搬得出”上下功夫。今年以来,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垫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力推进安置点建设开展公益捐助,减轻群众搬迁入住成本。如交口县旺庄公司垫资4000万元在所在乡镇康城镇建设博雅小区移民安置点,完成通水、通电、通暖工程,同步配套党员活动室、老年照料中心、文化活动室及硬化绿化等公共设施。

在“稳得住”上做文章。搭建政企用工平台,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区域,通过“扶贫车间”“扶贫工厂”、扶贫产业、公益岗位等形式,解决搬迁村民的就业问题。承建交城县东坡底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天瑞小区的企业,投资350万元建成对接外贸订单的天瑞服装加工厂,130多名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月增收1500至2000元。

在“能致富”上求突破。对搬迁旧村进行拆迁改造、土地复垦、集中流转,由合作社或能人大户牵头发展中草药、经济林、畜牧养殖、农家乐等产业,通过入股分红、劳务增收等途径,获得稳定收入。交城县洪相乡广兴村圪洞坡组完成拆旧复垦后,将土地流转给金利农林专业合作社发展核桃经济林,形成三种稳定收益:流转土地挣租金,全村每年共获得土地流转费6.9万元,每人每年可增收300元;劳动务工挣佣金,合作社优先聘用本村搬迁群众在合作社务工,年保底收入1.8万元;分红受益挣股金,村集体土地与水利设施股权量化入股合作社,群众每年可稳定参与合作社经营分红。

创新模式,产业扶贫激发活力

中阳县聚源选煤公司创新扶贫模式,带动合作社扶贫模式牵头组建益源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以工补农、光牧互补、种养结合”的发展思路,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1400m2 ,造地30亩,引进优质关山驴种驴300余头,合作社无偿提供驴舍空间,建成1400KW光伏电站,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2017年底,该合作社为金罗镇18个行政村485户1113口贫困人口兑现收益132.3万元,为四个贫困村集体兑现收益18万元。

吕梁泰化集团实行村企一体“三转三化”模式,在离石区康家岭村投资4600万元,村企联建泰瑞生态农业园,流转土地3200余亩,建成了3400平方米的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营造生态防护林2000亩,通过土地整体流转、劳动力整体转移、农业产业整体转型,实现生产经营企业化、生活方式城镇化、村企联建一体化的“三转三化”精准帮扶措施,助力该村农民人均年收入由2023元增加到6000元以上,得到了国务院扶贫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石楼、临县采取“借羊还羊”模式,实行养殖公司牵头,向每户贫困户借羊10只,并提供技术指导,带动贫困农户发展养殖,按照借羊还羊、以草抵羊、以款还羊3种方式,累计带动贫困户1650户、养羊1.8万只,实现稳定增收。  (下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