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民生新闻采访技巧探讨

□ 武勇

民生新闻就是指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新时代背景下关注民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关注民生新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民生新闻以民生、民情和民意为关注点,它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和情感价值。在民生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以真诚之心面对被采访者。同时民生新闻节目要从实际出发,重视百姓的需求,而且要发挥自身的舆论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条件。

一、民生新闻采访策略

坚持“时效性”原则。社会个体往往会对与他们生产生活领域密切相关的事件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并且社会个体也往往对这类事件有较大的求知欲望和需要。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民生新闻记者在进行选题时要坚持“时效性”原则。民生新闻采访是否具有时效性,会影响到采访的效果以及观众对民生新闻的热情程度。时效性又涵盖被采访的客观事实具有新鲜感和时间性两个层面的内容。时效性要求记者要扎根社会现实,关注社会中的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拟定采访计划。新鲜感要求这类事件在社会上的发生频率较低,与其他社会事件具有明显的区别。

坚持“平民视角”原则。民生新闻记者在进行选题时要站在普通社会公众的“草根”立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找到与社会公众利益关联度较高的题材和内容。民生新闻记者要多站在普通社会公众的立场思考问题,思考一个事件的发生或者一项政策的出台会对自身有何影响,对待这项事件自身是会有较高热情还是加以漠视。

二、民生新闻采访技巧

采访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记者在采访之前应该了解采访的主题、想要提问的问题以及被采访者的相关事宜,便于在采访中获取需要的信息。而且现场采访对记者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使得采访游刃有余就要在采访前做好相准备,收集与采访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这也是民生新闻采访的重要技巧。在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过程中,语言的合理使用是提高提问技巧的重要步骤,因为在采访提问中如果语言使用不恰当,很容易造成采访对象的反感,进而影响采访的进度,注意提问要客观,不能带有个人偏见。为此,合理使用提问语言,有利于促进电视民生新闻得到良好的发展,而提问语言的合理使用,一般来说,新闻工作者在开展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提问中,要保证语言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其次新闻工作者在采访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氛围的营造,因为如果身处于紧张的环境氛围,被采访对象一紧张可能就无法开展采访活动,要从采访对象的自身特点出发,对自己的语速、语调、语气、语言等方面做好调整,以轻松的、聊天的方式进行,引导被采访对象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叙述,在轻松的氛围下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从而引导话题逐渐深入主题,更要注意点和面的结合,使采访比较全面到位;促使电视民生新闻采访得到充足的素材;也使采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立足民生视角、深入交流沟通。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主要目的在于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促使呈现出来的新闻更加具有人情味,从而能够真正实现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在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环节中进行有效的提问,而有效提问的前提在于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以此来做到有针对性的采访。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任何一项工作在开展之前都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因此,新闻工作者在去采访之前,也不例外首先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采访对象的自身背景和当前的处境,大概都需要采访几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相关部门人物,要做到心中有数,列出设计好的采访问题提纲,这些问题要抓住关键,切中要害;至于问题的具体内容等到达现场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随机调整,做足各方面的充分准备;需要注意的是,新闻工作者要善于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思考,抓住人们最关心的事,用平民视角来选择报道的内容和主题,从而更能够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能够引起广大群众的兴趣和关注,取得良好效果。民生新闻的重点在于“民生”,因此采访的过程应该从人民的角度出发,选择百姓面临的焦点问题,而且在采访中,记者要站在百姓的立场,认真聆听百姓的声音,以被采访者为主体,以热情、亲和的态度对待被采访者。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最重要的是能够引导被采访者表达真实的想法从而了解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由于采访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记者需要把握采访的重点,围绕主题从而提高采访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作者单位:中阳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