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积极探索,金融扶贫助农增收
“金融+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由农业龙头企业担保,贫困户贷款并委托专业合作社从企业购买农资、服务、统一组织生产,农产品由企业回收,合作社向贫困户按比例分配收益。临县朝阳农牧有限公司通过合作社把贫困户每户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集中起来,作为40%的股份,公司按60%的股份出资,共同建设犊牛托养园区,100户贫困户带资入社,每年保底收入3600元,托养犊牛收入2400元。
“金融+企业+订单+贫困户”模式。金融机构向农产品收购企业发放贷款,企业发展龙头项目并与贫困群众签订农产品收购订单,兜底市场风险。山西胡兰食品有限公司与邮储银行联合推出肉牛养殖行业小额互助担保贷款业务,为贫困户发放金融扶贫贷款,并免费提供配种、防疫、技术服务和保底回收。2017年共帮助1000户贫困养殖户获得养殖小额互助担保贷款达2000余万元,贫困户共获得分红334万元,户均年增收3.6万余元。
“金融+企业+贫困户”模式。由企业担保,银行放贷给贫困户,贫困户带资入企,委托企业经营,企业定期向贫困户发放收益金。中钢阳坡塔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铺浆式水晶粉丝粉条生产线,中阳县50多个贫困村1058户贫困户,在工商银行贷款1005万元,在农业银行贷款4285万元,带资入企参与中钢经营。中钢为带资入企的贫困户提供精准助力平台和连带担保,每年支付贫困户收益金317.4万元,贫困户连续3年每年获取3000元收益金。
“金融+企业+就业+贫困户”模式。企业负责担保,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上下游单位承贷,并给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交口县旺庄生铁有限公司从上下游商户中推选帮扶带头人作为承贷主体,由旺庄公司提供信贷担保,要求每户帮扶带头人带动至少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以来,交口县农村信用社两批次向与交口旺庄公司有着稳定合作关系的10户帮扶带头人发放人行扶贫再贷款4940万元,累计安排613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
凝聚合力,县际结对协同作战
积极构建社会帮扶合力,强化县际结对帮扶。孝义、汾阳、中阳、柳林、文水的119家企业,在帮扶本县(市)贫困村的同时,结对帮扶临县、石楼县、兴县和岚县。汾阳市神泉酒业、远峰高钙、迅达土特产品有限公司等八户工商联会员企业与石楼县8个贫困村开展了结对帮扶;谷子加工企业、白酒企业与石楼粮食管理服务中心、农业合作社等签订酿酒高粱、谷子收购协议;山西新晋商酒庄集团转移就业35人,捐赠核桃脱壳机50台,出资3.5万元给石楼中学捐赠1台打印机及相关耗材,联合山西汾酒集团公益基金会给石楼县第七小学捐赠国学机168台、国学读本1000本,总价值20余万元。大象农牧集团在岚县普明镇投资4000余万元实施的“年存栏3600头种猪场建设项目”已投入使用,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5人,带动生猪养殖户300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