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市农信社坚持立足当地,精耕细作,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积极探索实践,从五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增量扩户,降成本。增总量。倾斜信贷资源配置,将信贷投放由“大”转“小”,将信贷支持重点放到小微企业上、市场商户、小微企业主上。保持与金融扶贫工作一样的干劲,抓好小微贷款发放工作,查找差距,压实责任,加快投放进度。截至10月末,小微企业贷款净投26.27亿元,完成序时性任务的98.74%。
完善机制,增效率。指导辖内13个县级行社依托金融服务站构建起金融服务站、区域办贷中心、县级审批中心三级授信体系。明确各环节的工作职能,调动起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推进业务转型发展。对客户经理实行等级管理,将薪酬与绩效挂钩,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客户经理工作主动性;出台小微企业考核方案,强化内部考核,准确衡量工作成效,构建全面的考核机制。
加强创新,提质量。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需求短、频、快的特点,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办贷效率,以建设流程银行、打造信贷工厂等方式促进信贷业务办理的标准化、流程化、高效化,增强客户体验。认真分析辖区客户群体特征和需求,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打造特色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先后推出了“义商贷”“商贷通”“枣贷通”等信贷产品。
用好政策,强能力。积极申请使用支小再贷款资金3亿元,扩大低成本资金来源,进而降低小微贷款成本。积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争取享受定向降准政策,进一步增加可用资金,形成良性循环。利用免税政策降低税负、增加收益,全市11个行社达到减免政策要求。
多方合作,控风险。开展“银税合作”,详细了解掌握辖内小微企业数量、整体税收情况、纳税信用等情况,依托银税合作平台加大小微贷款投放力度,推动银税合作向纵深推进。积极探索保险和信贷联动,丰富贷款风险分散、转移方式,保险覆盖小微企业贷款额20.36亿元。在破解小微融资难的同时,推动信贷业务更加稳健发展。
(李茂全 任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