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乡村振兴专刊

产业融合是出路

□ 李小明

日益红火的乡村旅游,让各具特色的古镇和民俗村无不人气爆棚,可谓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最好例证。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条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发展旅游业,不少村民由此富起来,沉寂的古村由此火起来,去年该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今年刚获这一殊荣的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去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元……

这几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农村无不在进行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已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出路。

产业兴,百业兴。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资金,政府投资、社会资助、村民参与固然是办法,但是美丽乡村建设不可能都由他们出资,即使阶段性地建成美丽乡村,也不可能永远包养下去。只有发展产业,才能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滚滚财源。

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融合是出路。长期以来,农业偏重生产,加工、销售欠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不深。现在,要建设美丽乡村,就要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增加农业的收入;还要根据农村区位、自然条件及其他资源禀赋,紧盯城市市场的新需求,抓住城乡发展在要素上的互补与协作,使传统农业与观光农业、休闲业、旅游业及体育文化产业等融合发展,让农村变得高富帅、白胖美。

近年来,农村产业融合态势总体良好,但是,在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再发力。

农业对资金的吸引力不强,财政必须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投入,发挥带动作用。同时,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产业融合项目,最好是采用城乡利益共享的形式,发展融合项目。文水县专门制定了《关于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实施方案》,将涉农项目进行整合,投入6670万元全力对接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目前,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竞争激烈,活不好死得快。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避免这种情况的再现。

农村产业融合的一个前提就是城市人口的需求趋向农村,但是,现在不少项目城市味时现,让人望不到绿水青山,体会不到乡愁,难以吸引客人,必须引以为鉴。

凡此种种,只要我们对症下药,就能规避问题,找到出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