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精准脱贫专刊

村里大喇叭健康唱主角

□ 徐龙

近日,笔者来到方山北武当镇河庄村,早上刚到8时,就听到村里的大喇叭开始广播:“亲爱的村民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年,咱们要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是220元,费用调整后,咱们享受的医保待遇也会有所提高,希望大家在一周内抓紧把钱交到村委会。”笔者遇到村民薛志亮,只见他拿着钱和户口哂、夫妻俩的身份证往村委会走。他说,正是听了广播后才急着去交“新农合”医保费。

“催事喇叭”变“惠民喇叭”

提起村里的大喇叭,老支书吕云花最有发言权。“我们村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用喇叭广播了,那时全村有4个大喇叭,挂在高高的木杆上,每天早上广播一响,就催着大家带上工具,下地干活,同时通知大家晚上到村委会看电影。到了八十年代,广播里又增加了一些计划生育和卖农药、化肥的内容。”

老支书说,现在广播内容可丰富了,以“催事喇叭”变成了“惠民喇叭”,不光播报脱贫攻坚新政策,还加入了健康扶贫、推进新农合、传播医疗和健康等惠民信息。村民们都说大喇叭就像“报喜鸟。”

村干部轮流主持

老支书还告诉笔者,以前村里大喇叭很随意,但是近年来开始规范起来,村里的喇叭将播放时间设在了每天早上7点——8点和晚上7点——8点。广播由村里几个干部轮流值班主持,除了传达县里和镇里下达的最新政策和形势外,还把镇里医院派人来义诊、打疫苗的信息第一时间通知给各位村民。另外,根据季节变化,向村民宣传疾病防治知识。

老支书说,镇卫生院经常编印出通俗易懂的卫生健康资料下发到村,再由村干部按要求定期在村里广播,从而使村里大喇叭成为传播农村卫生健康知识、提高村民健康素养的重要媒介。广播里讲的最多的是糖尿病、高血压、脑梗、冠心病等疾病的防治与注意事项,饮水戒烟、改水改厕、灭蝇灭鼠的知识以及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帮村民改变了生活方式

虽然,现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电视、电脑、手机,但是大喇叭作为乡村一级的重要宣传媒体,却在发挥着其他媒体难以发挥的作用和优势。与此同时,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孙月娥介绍说:“过去,村里的人一年到头只知道埋头干活,生病也不重视,总想着扛扛就过去了。要想让大伙体验打疫苗,都得挨农挨户地催。现在大喇叭一播,全村人就都知道了。基本都能做到,降低了漏诊、漏查率。”村主任王奴平也介绍说:“现在,早起锻炼,成了他们清晨的第一件头等大事。”

除了传播健康知识外,大喇叭还及时向村民推广、解读新农合政策和健康扶贫等政策。村民薛志亮深有感触地说:“原业不知道‘新农合’是什么,就以是让乡亲们交钱呢,所以不愿意参加。今年村里的一位乡亲因为生病做了一次手术,花了3万多元钱,事后全凭‘新农合’医疗报销。大家仔细听了大喇叭对‘新农合’的解读,原来只要自己出一小部分钱,国家就会按比例报销医药费。现在有了报销,咱也不怕住院了,还能减轻家里的负担。所以村里的大喇叭一说这事,乡亲们就赶紧去交了,怕落下呀!”薛志亮说话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