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县域·临县

三尺讲台写人生

——临县开化九年制学校校长冯侯宁33年从教生涯的故事

□ 刘生锋 刘唤连 高茂利

教师干的就是为人梯的工作,看着学生踏着自己搭建的人梯不断攀向学习的高峰,他们就由衷地感到欣慰,无怨无悔。冯侯宁,现任临县开化九年制学校校长。参加工作以来,33年如一日三,他一直用朴实的心灵和执着的追求谱写着一曲曲扎根山区、乐于奉献的山乡赞歌,让青春和生命在大山深处闪光。

33年的从教生涯,冯侯宁虽然没有令人羡慕的收入,但他却有显赫的功绩。33年来,他扎根农村,播种知识,默默耕耘,忘我工作。在这33年里,他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在工作中,他始终履行模范教师的职责,团结同事,恪尽职守,为农村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他始终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正是他栉风沐雨,用一颗赤子之心在教育这块平凡的土地上,播下了爱和智慧的种子,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收获了教师各种至高的荣誉。33年,冯侯宁先后20多次受到各级政府的嘉奖。其中2000年,在临县首届物理实验教学竞赛中被评为实验教学能手,2013年,还被评为吕梁市第十一届教学能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从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在三尺讲台上,冯侯宁把人生坐标定格在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冯侯宁经常说,热爱教育事业,就得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的无比神圣。而要把教育事业干好,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为了更好更快的教好学生,他从不间断给自己充电,经常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的刊物。虚心向在校的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由于他平时积极观看各种教学观摩课和报告会,不断充实自己,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努力做到把每一节课都打造成精雕细琢的示范课,所以他敢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他循循善诱,努力做好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使学生在学习的效率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的示范课,很多领导都评价“穿着旧鞋走新路”。他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第二届全国初中数学公开课竞赛中,荣获指导奖;在1998年,他撰写的论文《浅谈数学毕业复习中的几对矛盾关系》荣获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大中小学教与学研究工作委员会年会暨论文研讨会中教学一等奖;在2002年,他被评为第三届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能手;2008年,在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第二教材》一书中,担任物理科编委职务。可他从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他常常教导学生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把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学到的知识全盘托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吸收到新鲜的营养知识,茁壮成长。正如人们常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断超越自我,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自己的事小,学生的事可都是大事,学生的学习怎能耽误?” 冯侯宁被评为优秀教师,不仅仅是因为他有超常的教学能力,更源于他对学生的耐心帮助,悉心呵护,让人敬佩不已。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有时却胜于母爱。这种爱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他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教育学生的座右铭。他就是用这种爱去点亮孩子们的心灯,用真诚去体贴学生,用关心去感化学生。凭着做人的良知,教师的责任心,他把教师的爱和关怀全部给了学生。在生活中,他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们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让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山村里的孩子家庭大都比较贫困,为了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又让孩子们少花钱,他不止一次地用自己的积蓄购买课外书籍,供孩子们阅读,用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为了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来买学习资料,实验器材。学生病了,他忧心如焚,买药送水。他时刻留心着每个孩子细微的心理变化。他是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台上是良师,台下是益友。”正因为如此,孩子们才愿意与他亲近,向他诉苦,与他同甘共苦。乡亲们都说:是他把爱和快乐的种子播种在孩子们的心里,改变了孩子们的性格和未来。是啊!最能吸引、感化、影响孩子们的,往往是老师那不凡的人格魅力。

执教这么多年来,他所带领的班级,总是充满活力。在教学中他注重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注重对孩子们因材施教,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两头,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对聪明好学的、理解力、记忆力好的孩子,要求他们多看多读,多做课外练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对缺乏学习兴趣而自控能力又差的学生,鼓励他们,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找差距,想办法,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对反应速度慢,基础薄弱的同学,帮他们制定小目标,教给他们一些简单易行的学习方法,重拾他们学习的信心,帮他们查缺补漏。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正如他经常所说,爱不仅仅是提供给优等生的温床,更是培养所有学生茁壮成长的土壤。正是他这种三十多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圆了他桃李满天下的愿望。2005年,他的弟子高靖伟取得了全县唯一一个中考物理满分的好成绩。2O17年以他为首的团队教出了临县中考状元。他是全县校长行列中唯一一个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登台执教的人。五十多岁的人三十多年扎根山区,潜心教学实属罕见的。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在老师面前,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他对待每个学生,不偏不倚,不让任何学生受到委屈。学生的人格和生命得到尊重,才能让每个生命大放光彩。八年级的插班生苗艳青,刚到他班的时候,习惯坏,成绩极差。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他看到眼里,急到心里。多次与他谈话,用爱的力量说服教育他,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冯校长利用课余时间单独给他辅导,找出差的原因,提供适当的方法,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夸大他的优点,通过表扬激励,苗艳青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一年后的中考,他如愿地考上了县里的一所高中。而今读南京航空大学的高博同学更是对他感恩戴德。高博同学家境贫寒,父母亲常年在外打工,他平时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也许是穷家孩子早当家吧。高博同学从小乖巧懂事,成绩优良。冯校长把高博当作自己的孩子,假期经常带到自己家,给他看名人传记,让他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走出大山。由于他的教导有方,加之孩子的刻苦努,苍天不负苦心人,高博同学在前年的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每个假期,高博都要来学校与他促膝长谈。像高博这样的学生举不胜举,假期里,他家门庭若市,拜访他的学生络绎不绝。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么多年的刻苦执教,认真钻研,他的职位也在逐步提高,由刚开始的代课老师到后来的班主任,再到学校的教导主任。今年开学,破格提拔为校长。本以为他有领导的职务已经够忙了,可他却依然坚持他的代课工作。这下可好了,原曾想他可以歇歇了,结果却更忙了。局里的任务,学校的管理,忙得焦头烂额,他却不亦乐乎。这半年里,他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学校和局里。但他只要回到学校,便一头扎进教室里,仍和同学们群情激昂,欢呼雀跃。他经常说:每一节课,都要让所有学生在他的课堂上有所收获。

爱是教育的基石。而他更是大爱无疆,在农村教育的这条大道上,他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付出了全部的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陪伴着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他用他的爱、智慧孕育着每一颗幼小纯洁的心灵。

扎根山区献青春,甘为春蚕吐丝尽。这就是冯侯宁,一个扎根基层33年默默奉献的模范教师,一个深得同行教师敬佩和社会各界赞美的好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