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县域·岚县

精准聚焦四大课题 全力实施十二大工程

岚县7乘3X组合拳描绘美丽乡村新图景

□ 马建生 梁海珍 牛燕飞 孙涛

县委书记高奇英在岚城明德小学调研

县委副书记、县长乔云在普明调研易地搬迁后续产业

马铃薯产业链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全民技能培训增强精准扶贫造血功能

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住上好房过上好日子

合作造林实现增收与增绿双赢

社会力量参与让帮扶合力不断增强

光伏发电让群众喜发“阳”财

近年来,岚县县委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县总动员,全力精准扶贫、全速精准脱贫,聚焦“贫困为什么、扶贫干什么、脱贫凭什么、如何可持续”四大课题,全力实施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社会保障政策兜底、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卫生扶贫、公共服务改善、社会扶贫等“十二大”扶贫工程,打出7乘3X组合拳,咬准问题,不退缩、不懈怠、有目标、有创新、有方法,升华了脱贫主题,夯实了小康基石。截至目前,全县110个贫困村脱贫退出,6.1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37.54%下降为0.77%,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亮点一

领导指导督导“三导”合一 压实主体责任

打赢脱贫攻坚战考验的是我们的政治担当和工作能力。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岚县各级党组织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促扶贫,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全方位、立体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32名县级领导包联指导全县12个乡镇112个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4364名扶贫干部和167名第一书记实现了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同时,26个“政策指导三人小组”对脱贫攻坚项目、资金、资料、数据进行全方位指导,夯实精准基础,强化脱贫成效。26个“督导整改三人小组”逐项目、逐领域、逐类别、逐村逐户逐人“过筛子”,及时督促解决存在问题,真督实导、问责问效。领导指导督导“三导合一”,轮番跟进,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实、质量高、进度快、效果好。

亮点二

产业就业创业“三业”并重 夯实脱贫基础

产业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的关键。岚县着力推动特色主导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马铃薯特色主导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岚县传统特色马铃薯产业,已经形成了“土豆种—土豆花—土豆—土豆宴”全产业链,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马铃薯基地县”称号,被农业部命名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百强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全国粮食协会授予“中国马铃薯(美食)之乡”荣誉称号。目前,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95%以上的贫困人口,2017年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2330元。在此基础上,岚县将马铃薯产业与生态旅游、特色餐饮、红色遗迹、非遗项目等县域旅游要素深度融合,年接待游客27.4万人,拉动经济增长近2.5亿元。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因村因户实施马铃薯种植为主,生态养殖、油松育苗、小杂粮种植加工等“一主多辅”产业体系,脱贫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同时,岚县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引导家政保洁、物业服务、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电商微商,目前,农产品上线交易额达37.6万,带动280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300元。此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步伐,煤炭、冶炼、铸造等传统产业提质转型,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建设和项目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亮点三

扶志扶技扶困“三扶”联动 激发内生动力

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岚县狠抓思想引导“扶志”养成主动脱贫的“精气神”,在全县167个行政村每村选配一名宣传员,宣传党的政策、扶贫举措、致富典型。同时,积极开展“弘扬好家风,争当脱贫文明户”评选表彰宣传活动、争当“岚县好人”创评活动,发挥了率先脱贫文明户的带富引领作用。另外,还在“七一”节选树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20名,在扶贫日选树了60名“脱贫攻坚标兵”、100名“脱贫帮扶标兵”、1000户“脱贫致富标兵”,并召开表彰大会、巡回讲演,编印《脱贫路上》《脱贫攻坚十百千标兵光荣册》1000余册,充分发挥脱贫攻坚标兵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县营造了扶贫光荣、帮贫光荣、脱贫光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良好氛围,为全县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强大动力。

为保障脱贫致富效果,实现脱贫效应可持续,岚县不断加大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打造出具有岚县地方特色的“土豆宴”厨师厨娘、装饰装修工等特色劳务品牌,还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让广大贫困群众掌握致富的本领。历年来,全县累计培训护理护工2453人,1356人成功在北京、天津、太原等地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全县3.3万人通过提升技能实现就业,务工总收入达到3.5亿元,5000余户贫困家庭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同时,制定出台了《岚县外出务工补助政策》《“孝老爱亲”奖励办法》等制度,2018年,全县9050户16532位老人收到包括奖励金在内的孝老爱亲赡养金1540余万元,激励群众解放思想、弘扬新风、创业就业、孝老爱亲,传播了正能量。

此外,还积极组织“扶危济困”送温暖、“我为脱贫做贡献”等活动,吸引了县领导、全县干部、社会力量纷纷捐资助困。据不完全统计,捐助总价值达300余万元。实施消费扶贫,连续三年在太原、天津、北京等地举办“岚县农特产品”春季、秋季展销会,推销岚县农特产品,帮助群众争取“订单”,通过消费扶贫增加农民收入。

亮点四

增收减支补短“三管”齐下 提升保障能力

历年来,岚县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累计投入产业扶持资金3.18亿元,形成了“22324”产业发展模式,保股分红,连续三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增收4000余万元。实施“一主多辅”农业产业,全县6.2万贫困人口都能通过产业发展直接间接稳定增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1亿元,扶持县内85户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产,带动1500余人增收。

针对致贫原因精准实施减支政策,在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岚县出台13项普惠、优惠、特惠政策。开展健康扶贫实施“五个一站式”服务,完成家庭医生签约90036人,其中贫困人口全覆盖,为贫困人口办理慢性病证9731例,实行非贫困人口“520”大病救助措施,2017年全县总报销费用3589万元,报销总占比达92.74%,构建起民生健康大屏障。投资1.58亿元,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对符合条件的7906户13762名低保、五保、残疾人等进行补差救助,做到了应扶尽扶,应保尽保,群众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针对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村,岚县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90个环境恶劣山庄窝铺的3496户11792名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住进新居。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乡镇,加快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总投资3.17亿元,完成167个行政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建和改造,道路、桥梁、街巷硬化、村通网络、活动场所、文化卫生场所建设。另外,还投资6377万元,在167个行政村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让广大群众都能在脱贫攻坚中有更多获得感。

亮点五

生态生计生活“三维”统筹 实现绿色脱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加快环境治理,实现绿色全面可持续发展,岚县把扶贫开发促进减贫和绿色增长结合起来,探索形成了合作社造林、合作社管护、林业资产收益、集体公益林托管等一系列生态扶贫新路子。三年来全县新造林近28.04万亩,造林绿化率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生态脆弱的局面得到有效扭转。全县成立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138个,覆盖12个乡镇121个村16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5155余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4000余元,造林总收益达6亿元,让有劳动力的农民成为造林产业工人,带动1.2万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同时,按照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了资源激活、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荒山增绿、集体经济“破零”的多重效益。变生态绿化为沙棘经济林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建立了全国首个沙棘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全程跟踪技术指导,新建40个沙棘繁育全光雾化大棚,年产沙棘良种400万株,产值1200万元。未来三年,全县规划发展沙棘产业50万亩,通过对沙棘根、茎、叶、花、果5个方面综合开发,预计沙棘产业收益将达到25亿元,使10万农民增收减贫,绿水青山在岚县将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亮点六

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 构建攻坚大格局

岚县始终把专项扶贫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直接有效抓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扶贫投入,2014年以来投入脱贫攻坚资金21.9477亿元,为脱贫攻坚筑牢了资金保障。坚持行业扶贫,全面夯实各行各业在脱贫攻坚战中的职能职责,及时跟踪问效,不断增强行业扶贫针对性、精准性、实效性。投入2544.03万元,对全县所有中小学生、学前幼儿和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坚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穷而失学辍学。投资8400万元,实施危房改造,5620户住房困难家庭受益。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把社会帮扶资源与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对接,形成公司、企业、个人、爱心力量共同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亮点七

达标巩固提升“三步”并行 实现长效脱贫

岚县坚持对标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5项指标、贫困村退出的13项指标和贫困县摘帽的14项指标,在确保达标的基础上突出精准,做到既不提高标准也不降低档次,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全县各项指标圆满完成。坚持巩固成效保成色,制定出台《岚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继续强化对已脱贫人口帮扶,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坚决落实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减贫不减力度的要求,强化政策保障力度,消除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

对大病患者,实施新农合报销解困,在保险赔付基础上,自费超过5000元的县财政再报销 20%;在省定“42”种慢性病的基础上,扩大岚县地方慢性病救治病种范围到52种,对长期服药的慢性病人群办理了慢病证,实施免费送药上门服务,确保群众不因灾因病返贫。采取财政奖补、帮扶支持、银行贷款、村级自筹等方式,实施贫困村光伏扶贫项目,建成12个总发电量18MW村级电站,1个30MW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112个贫困村3600户深度贫困户持续受益20年,确保深度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脱贫。

脱贫攻坚没有终点,全民小康任重道远。站在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岚县把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擘画出岚县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