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乡村振兴

石楼红薯“红火火”

本报讯 去年的石楼红薯丰收了。有着百年传承的石楼黄河沙滩红薯,滋润了几代人的心,早已超越食为果腹的传统意义,已经成了石楼的符号,承载着石楼的历史,见证着不老的乡愁,也记录着石楼人挥汗如雨的耕作场面和劳累时的喘息、丰收时的欢笑。这一抹红薯红,已经成为石楼的代表色。

“去年咱县里沙滩红薯能收两三千万公斤。咱这红薯天然有机,无公害,要的人可多啦!”近日,石楼县鑫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补旺咧嘴笑着对笔者说。

正说着话,有人“斗起嘴”来:“去年收红薯的时候,我一镢头下去挖出一对‘双胞胎’!”51岁的张王生掂着两块硕大的连根红薯,向大家炫耀。“你那算啥?当时我一镢头下去挖出个‘兄弟连’!”54岁的张瑞锋一边说,一边掂起一大嘟噜红薯让大家看。

“去年主要收获的是‘一点红’,又绵又甜,口感特别好。咱这红薯早早就被城里人预订了,村民们提前‘下手’,都卖了个好价钱。”石楼县和合乡农技中心张守义满脸笑意。

近年来,石楼县委、县政府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大力实施“十二项工程”。其中“多元产业扶持脱贫工程”位列首位,全面推进红薯、小米、蜂蜜及小杂粮、养殖、中药材等多元产业发展,出台了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创新投融资机制、科技引领和技术培训等多项政策措施,确保农业产业扩规模、上档次。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石楼沙滩红薯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开始走出县城,销往全国各地。日前,该县在北京举行的生态农产品送健康“五进”活动又为石楼红薯带来改变。现如今,小小的红薯已经成为了致富一方的名优特产。 (王少科 王永平 赵良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