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是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民富不富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如何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多年从业实践,谈几点意见和建议,供业内同行商榷。
一、什么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三农经济、农村金融发展相关联的各各种因素及其他机构之间互联互通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动态的、均衡的系统。从广义上讲,指以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诸多方面的总和;狭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管理体制、法制建设、社会诚信状况、企业发展状况、监管评价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等方面。
二、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除了农业生产的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弱势性外,还有农村信用体系缺失,法律制度不健全,诚信意识不强,征信体系滞后,失信惩戒机制乏力,行政干预过多等诟病。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病态”既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阻碍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创新的步伐。
三、修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办法措施
1、转换经营理念。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赋予了农村信用社新的职责和使命。农村信用社作为“草根银行”,要发挥贴近农村、机制灵活的优势,回归本源,服务实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有关金融方针政策,大力支持以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战略,普惠金融为重点内容的三大工程建设,延伸服务触角,用心精耕,用力深耕三农和小微,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经营能力。一是以推进普惠金融为目标,以IC卡一网通为载体,建立与现代金融相结合的战略思维,通过搭建电商平台,助力民企、小微,圆梦创业,不断优化和创新多样化的信贷产品;二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平台,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客户档案,密切银政、银企合作关系,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金融服务;三是以强农富民为目标,继续开展金融扶贫,稳定脱贫工作,开展农户小额农贷“扩面提质”工程,在金融扶贫领域大显身手;四是加强金融政策法规教育,为农民提供多样性的、便捷的支付结算工具和项目信息咨询等服务。
2、提升服务水平。农村信用社作为本土银行,与农民具有天然的盟友关系,农民对小康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是我们信贷扶持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一切从“三农”发展需要出发,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延伸触角,沉下身子,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要进一步普及农村金融服务便利店,与民营企业深度合作,建立银企协作体系。加快线上业务发展,加快POS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化金融工具的开发和利用,使农民朋友足不出户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3、构建良好的金融法制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但农村金融的法制建设,仍然比较滞后。近年来,尽管通过持续开展农村金融环境的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农村法制建设和信用环境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仍比较突出。信用缺失,欠债不还者有之,造假制假,骗贷者有之,恶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者有之等等不一而足,金融债权被悬空得不到有效保护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因此,建议政府要加快农村金融立法步伐,尽快出台有利于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从而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依法保护农村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非法集资、制假贩假,金融诈骗、电信诈骗、洗钱活动等各种金融违法犯罪行为,还农村金融环境“碧水蓝天”。
4、强化信用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信用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灵魂。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必须靠优秀的信用文化来引领,有商品交易就存在信用关系,信用关系表现为以偿还为条件的商品或货币让渡形式,社会信用是金融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石,社会信用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老百姓的获得感。一方面要加大对不讲信用,任意违约,恶意逃废债,非法集资,洗钱活动,制贩假币等农村信用环境的治理,以最大限度解决农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农户资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在农村“两委”的组织下,定期评定农户的信用等级,作为农户获得贷款的主要依据,有效防范信贷领域的失信行为发生。
5、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政府牵头下,需要多方配合,联动协作,方可完成。一是要建立健全农村信用征信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银行关于企业、个人信贷征信系统,推动部门沟通协作,机构联动,努力扩大企业和个人非信贷信用信息入库面,并要积极抓好行政部门、司法部门、金融部门的社会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互联互通,提高信息的开放共享程度,使社会信息数据真正成为行政管理和各经济社会主体进行经营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要建立完备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打击数字造假、账务造假等造假行为,确保企业财务核算、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同时,要着力提升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审计报告和评估结果的公信力和可信度。三是构建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政府要建立有效的联动协调机制,形成一个整体协调的信用监管平台,加强对诚信行为激励和失信行为的法律约束,坚决打击信用缺失,赖账不还,破坏市场经济规律的不良行为,并借助媒体,通过公开信息,对失信行为特别是恶意逃废债行为进行道德和法律惩戒,对守信企业进行褒奖。四是要加快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步伐,整村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不遗余力地扩大信用覆盖面,在扶贫政策、信贷政策、普惠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促进整体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
(作者系交口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