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柳林

杨喜照的账本

□ 李勤

在柳林县陈家湾乡中垣村方圆十几里地,49岁的杨喜照务农帮农是出了名的,被乡亲们称为“能人”。

谁家需要什么农资,哪些粮食卖不了,从春播到秋收杨喜照都会详细了解,并纪录在自己的帐本本上及时提供帮助。

2007年,杨喜照注册成立了柳林县垣银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合作社实行统一耕作、统一品种、统一销售、分户管理,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的林下经济产业模式。同时,以合作社为载体,致力于村脱困、贫困户脱贫,全力扶持周边村285户贫困户。通过带动的方式,扶持每户贫困户至少种植林下绿色谷子3亩,林下矮杆高粱(晋杂34号)5亩,合作社给贫困户垫付所需的农资款,组织技术培训,免费推广优良品种等。合作社雇佣劳务的时候优先贫困户,大大提高了贫困户种植的积极性和脱贫致富的信心。

站在高高的垣头,杨喜照指着远处的地块介绍道:“近年来,我们联合农户种植优质谷子2000亩,总产量达750吨,合作社销售330吨,收入148万元,社员平均增收1700元”。

随后杨喜照翻开随身携带的帐本本,笑着说:“前年,我们给汾酒厂种植了3000亩酿酒专用高粱,合作社销售83.5吨,收入达43.42万元,社员平均增收2100元”。

垣银合作社收入除向社员分红,支付管理费外,还按12%提取发展基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在合作社院内,谷子脱粒机、核桃分级机、内燃机动力喷雾器、微耕机等一应俱全。地上的高粱堆上放着一条长长的粗管子,杨喜照解释,这是吸粮用的,这几天高粱收回来后,经过分级加工正准备送到汾酒集团,去年的保护价是每斤1元,农户收入有保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在农村虽然是农闲时节,总而言之杨喜照是每日都忙不停息,拿着帐本本,写写画画,规划着开春的计划。

夕阳西下,照红了中垣村的垣头,也照红了农民红彤彤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