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

着力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 严水泉

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和全局高度,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科学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为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

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党的十九大上,习总书记号召全党“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并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三大攻坚战之首。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是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分析与判断,这种忧患意识,饱含危机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时刻提醒全党:必须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居安思危的忧患,写好新时代的历史答卷,朝着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要常忧发展之困。发展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任何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都有亮点特色,也有短板弱项。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怎么样,取决于领导能否把短板补齐、把弱项变强。因此,我们要想人之不常想、忧人之不常忧,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知难而上不言难,迎难而上不怕难,排难而上不留难。敢与高的比绩效,敢与快的比速度,敢与强的比干劲。越在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多看问题,查找不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常忧自身之短。我们要常怀本领恐慌,常感素质危机,常思能力不足,常找学习差距,在理论水平、领导才能、统揽全局、精神状态等方面改进不足,完善自我,确定更高标准,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和终身任务,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人才。特别要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上下功夫,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常忧群众之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肩负着振兴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重任,理应把改善民生作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多听民言、勤问民事、乐助民困、善解民忧,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必须树立正确的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是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底线思维”是公共管理行为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心态,它要求认真估量风险,做最坏的准备,直面挑战而后行动果敢,追求最好的结果。树立正确的“底线思维”观,既是我们扎实做好工作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提升决策能力的内在要求。“底线思维”体现的是科学的思维方式,需要长期的能力训练来提高本领。“底线思维”是积极进取,始终掌控工作主动权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否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是新形势下检验领导干部决策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对多种不确定性,领导干部只有提高工作本领,不断提升决策能力和水平,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加快推动发展。历史经验表明,改革有可能带来社会震荡,更何况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善于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尤其是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才能把改革可能引发的矛盾想得更深入一些,才能把改革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研制得更全面一些,才能把改革方案制定得更科学一些。 “底线思维”讲求的是正确的事前决策,要努力提升想问题作决策的能力水平。领导干部把握“底线思维”,最经常最大量最直接的是运用于决策实践,需要恪守民主集中制这个大规矩,从决策源头上牢牢把握发展的方向,防止决策失误。要在现地调研中把握“底线思维”、作出正确决策。着眼不断变化的决策环境、决策内容、决策要求,多到现场调研论证,决不能“拍脑袋决策、拍胸脯做事、拍屁股走人”。要在广纳群言中把握“底线思维”、作出正确决策。广开言路,问计于专家、问计于群众,搞好政策咨询、法律咨询、技术咨询和风险评估,反复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要在严格程序中把握“底线思维”、作出正确决策。不论工作再忙、头绪再多,议事决策程序决不能减、决不能少。“底线思维”强调的是严格的底线防范,要始终强化遵规守纪的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领导干部成就事业的根本,是必须坚守而不可逾越的底线。领导干部要把握为人的底线,决不损人利己;把握挣钱的底线,决不拿不义之财;把握做官的底线,决不尸位素餐,自觉做到守志牢记宗旨,守纪令行禁止,守信言行一致,守节杜渐防萌,守恒一以贯之。只有坚守政治底线,方向才能正确;坚守思想底线,内心才能坚定,坚守廉政底线,为民才能求真;坚守法律底线,公权才能公用;坚守道德底线,情趣才能高尚;坚守生活底线,作风才能务实。总之,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坚守自己每一道底线,人生道路才能走得稳,从政道路才能走得远。

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必须要有顽强的斗争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推进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的深刻性和艰巨性,决定了“两个伟大革命”从来都不是在风平浪静、敲锣打鼓中进行的,而是在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中艰难前行的,推进“两个伟大革命”本身就是对风险挑战的积极应对和化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应对好每一个挑战,解决好每一个问题,干好当前正在做的事情,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迎难而上、尽责尽力、较真碰硬,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要坚定信心。“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斗争精神既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所必要的精神状态,更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要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好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不动摇、紧咬目标不降格、困难面前不退缩,兢兢业业干好分内事、认认真真当好“螺丝钉”,确保每一项决策部署、工作安排,都能抓实抓细,抓出成效。要直面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的,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要把原则钉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多去基层一线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多去问问群众怎么看、怎么办,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发展,无论经历多少风雨,遭遇多少荆棘,都要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冲得上去,坚定不移干到底。要讲究方法。“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斗争不是喊口号,既要有见招拆招的硬功夫,又要有借力发力的巧办法。要在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能力水平,增强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等“八种本领”,善于多案在胸、多策在手、多法并举,善于“十个指头弹钢琴”,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坚定信心,担当实干,负起责任,一以贯之和不折不扣地做好防范应对各种风险,做实做细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