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也是企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是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调研发现,我市一些中小企业发展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诸如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率不高,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人才缺乏等问题,尤其是融资困局长期得不到突破,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
造成融资困局的原因主要有,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贷款率上浮,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在银行贷款困难,基本靠民间借贷,年利息达20%—30%或者更高。融资渠道不畅。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财务制度不健全,国有商业银行一般不愿对其放贷。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处于试点阶段,由于资金金额等限制,远远满足不了中小企业融资需要。担保体系建设滞后,无法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改善信用担保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加上中小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基本上自立经营,社会诚信度差,没有形成抱团发展的格局,企业之间互保的机制没有建立,难以形成融资合力。银企沟通差,企业对金融政策、金融产品缺乏了解,金融部门对企业缺乏认识,达不成融资效果。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是一种新的市场规则。没有诚信,市场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尽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全社会都要发挥主动作用。要尽快完善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确定明确的执法主体,社会信用体系才能健康运行。要建立和完善公共信用体系,采取不同政策,有计划,分步骤推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金融、税务、工商、劳动等相关单位,从金融授信、纳税、用工、产品质量、合同履约、社会贡献等方面对企业和个人进行信用评级,并建立信息共享、保密、监督等约束机制,动态记录企业、个人在经济交往中的信用信息。加强对信息采集的透明度,完善监管体制,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退出机制,防止非法采集和滥用信用信息,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