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冯海砚
这里,正经历一场悄无声息的嬗变。
山绿了,村靓了,道顺了,村民幸福指数高了,整个山村暖了起来。
寒暑交替,必将迎来春天的曙光,这一刻,如同全国上千万贫困群众一样,十里村村民的心亮了;这一刻,宛如连绵十里的桃花初绽,这个小小的山村惊艳了。
十里村,地处离石区西部,因距离市区10里的路程而得名。曾经是晋商古道必经地,素有离石“西大门”之称,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农耕文化,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村子。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小山村,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萧然隐退。据2014年一组数据显示,全村两个自然村334户830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07户35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2.5%,是离石区重点贫困农村之一。
自精准扶贫实施以来,离石区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帮扶十里村,充分发挥十里村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农村集体经济“破零”与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坚持党建引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四轮驱动”齐抓共管,全力实施“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能力素质提升、公共服务配套、金融扶贫富民”六大工程,咬定“精准”二字,靶向施策,探索出了一条“拔穷根、斩穷根、摘穷帽”的精准脱贫精准扶贫之路。到2018年年底十里村未脱贫人口为1户2人,贫困发生率仅为0.24%。
【镜头回放】 车辆行驶在离碛线上,总有那么一道亮丽的风景映入人们的眼帘:农家舍院一片亮白,在冬日晨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甚是壮观;进村的道路两旁,秧歌表演、孝道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文化墙在柏油铺设过的道路的映衬下颇有几分文化韵味。幼儿园内调皮嬉笑打闹的孩子,广场上拉家常的婆姨们,向阳地方的老人们……时光沉淀出乡村的淳美与从容,演绎出农村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新闻解说】 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是要改变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今年,离石区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政府投资260万元修建了3.93公里的通村道路,极大地解决了群众出门难的问题。投资10万元,硬化了上山道路,为村民春耕秋收创造便利条件。争取水利专项资金70万元,实施十里村水质提质工程。现在,“危改房”项目落实了,村民吃水方便放心了,天然气入院入户了,网电也全覆盖了。投资200万元的村庄美化、亮化、绿化、改厕、修补断壁残墙等工作,让村容村貌“改头换面”,“内外”兼修,“形神”俱佳,让十里村成为了离石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镜头回放】 初冬季节,十里村山头一块向阳的核桃林地里,村民杨平半蹲着身子正在给自家田里的核桃树刷白。“我现在种40亩核桃树,秋季下来能收入一万三四。每年村里还给我3500块钱的管护工资。现在一年的收入在小两万。”杨平的话茬也道出了他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新闻解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里村积极落实贯彻“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效”的发展思路,在2017年新一轮退耕还林中,实施退耕还林260亩,种植核桃林1080亩。同时组织成立了梅花、劲松两个造林合作社,共吸纳贫困户24户,主要承接通道绿化、核桃林提质增效等林业项目,统筹生态与脱贫,在一个战场同时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实现了生态与生计的“双赢”。杨平今年60岁了,是十里村的核桃种植大户,除了打理自己的40亩核桃,还负责管护全村的1080亩核桃林。也是村里实施生态扶贫的最明显受益者。
【镜头回放】 十里村村委会办公室里,报账员杨忠平翻开一些报表盘算今年村里的收入。杨忠平做报账员有几个年头了。可以说,只要是涉及村里钱的问题,杨忠平算起来是头头是道,甚至于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新闻解说】 杨忠平整理的账目是光伏产业收效的情况。这也是村里发展产业以来进账数目最大的一次。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十里村因地制宜,建成了100KW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吸纳深度贫困户15户,每户每年受益3000元左右,而且还可以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不少于五万元的收入。十里村还正在修建规模100头肉牛养殖厂,一年预计可收益10万元,60%用于贫困户,带动村集体、贫困户、非贫困户共同富裕。现在牛厂基础设施已经就绪,就等牛崽子“安家”。
【镜头回放】 “新农合补了一些,大病保险报销了一些,人大办的下乡工作队又在民政部门给我申请了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款,给我办了慢性病药物补助,现在病也快好了。”被肿瘤拖垮一家子生活的贫困户王治尖深有感触地说。
【新闻解说】 王治尖一场大病下来没有从自己腰包掏了多少钱。现在,在十里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还很严重。但村里实行“双签约”服务后,贫困群众就医有保障、报销有人管,小病小痛还可以就近去村里的卫生室看看,“乡村医生”崔安心、崔慧玲也会定期上门入户进行健康随访和服务。
只有抢抓健康、教育、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才能切实切断贫困村的贫困代际传递。2016年—2018年,十里村建档立卡的贫困适龄幼儿拿到了每年500元的补助,幼儿入园率达到了100%;“雨露计划”也让村里的大学生多了。同时,用活用足金融扶贫政策,采用“四位一体”的间接贷款模式,让贫困户贷资入企,2016年、2017年先后为46户贫困户贷款分红,贫困户每年收益达到3000余元。
【镜头回放】 “刚进村以来的工作是比较艰难的,好多政策村里的老百姓也不懂,我们就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老百姓吃透政策了,帮扶工作也好开展。”离石区人大派驻十里村第一书记陈韶君深有感触地说。
【新闻解说】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仅是给钱给物,更重要的是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十里村加大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力度,先后有41人参加了护理护工、电子商务、丝网花、手工钩编、致富带头人等技能培训。“吕梁山护工”如今已是吕梁市脱贫工作中的一张品牌,十里村通过广泛宣传和发动,村里有30名贫困户通过培训加入了护工队伍,实现了稳定脱贫。
十指连奏的强大合力,才能弹出美妙的扶贫强音。十里村的山水为证,十里村的百姓为证,离石区人大驻村以来,在与十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多少个日夜宵衣旰食,为的只是一个目标,一个梦想。
从“两不愁”到“三保障”,从“温饱型”到“保障型”,为了这片土地的发展,为了十里村的飞跃,他们付出几多,收获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