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民生

努力实现全体职工的保险全覆盖

——我市职工“五险一金”全覆盖“盲点”及对策分析

□ 本报记者 梁瑜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其中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要覆盖城镇所有职业群体。但从实践层面看,我市职工享有社会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仍存在覆盖“盲点”,其中在职职工“五险一金”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就有一些梗阻环节,需要引起各方重视。

“五险一金”全覆盖“盲点”表现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市职工社会保障覆盖仍存“盲点”,执行“五险一金”政策,国有和集体企业首当其冲,但相当一部分停产停业多年的中小型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问题尤为突出。

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的参保工作,很大程度上也存在执行“肓点”。建筑领域为高危行业,但农民工参保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工伤保险。

自由择业者、灵活就业人员及新的就业群体等,也是社会保障体系中较为薄弱的参保对象。如安保、家政服务业、网络创业者和从事电子商务服务业的网络就业人员等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另外,部分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也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也属于“盲点”之一。

职工社保领域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制度设计层面未涵盖的因素,也有客观现实中实践操作的因素。据介绍,部分困难中小型国有、集体企业客观因素无力参保。还有部分企业改制不彻底,导致社会保险费欠缴多年。

民营企业遭遇参保困境,既有劳动者、企业主的主观因素,也有资金和管理等客观因素。民营企业积累不足,资金力量薄弱;民营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企业参保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城乡社会保险不衔接,也是农民工参保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多数农民工依赖于参加农村相关的社会保险,且农村社会与城镇社会互转渠道不畅,再加上异地接转障碍重重,使农民工丧失了更多的权益保障。

清除“盲点”对策分析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和社会公平和谐,实现全市职工“五险一金”全覆盖,首先要持续解决体制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全面解决中小型国有、集体困难企业及困难职工的参保缴费难、不能享有社会保障的问题;全面落实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将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管理。

突出重点,将边缘人群全部纳入社保范围。重点加强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的参保工作,鼓励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推动高危行业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实现工伤保险应保尽保。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行政监察等手段,督促企业将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纳入社保范围,逐步合理提高保障水平。各级人社部门、工会组织要督促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把社会保险相关条款纳入合同约定范围。

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和制度衔接。针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问题,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政策措施。发展职工互助保险,充分发挥其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有益补充的作用。

加大民营企业政策挟持力度。对民营企业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使企业不因全面参保造成经营困难。同时,积极引导,对民营企业全面参保逐步实施,可设立过渡期,分期分批推进。对民营企业中的农民工,可由本人选择参加农村养老、医疗保险或者参加企业养老、医疗保险,积极鼓励其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